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07 12:59:37

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1987-2006年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海南省科教文卫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的相关性,而行政管理费用与经济发展存在负的相关性,海南省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适当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文卫支出和其他支出的倾斜程度并适当缩减行政管理费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ince 1987-2006 in Hainan province shows that: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s and other expenditures of fisca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the administrative expenditure of fisca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th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Hainan province is irrationally. Now it’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increase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of fiscal and other expenditure, and decrease the administrative costs in the fiscal’s expenditure.

关键词:海南省;财政支持结构;经济增长

Key words: Hainan province;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56-02

0前言

经济增长取决于科技进步、要素禀赋、资本积累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作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更容易被政府掌控和调整,是政府调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抑制。因此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就非常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海南省为例通过研究分析海南省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对海南省经济增长的之间的关系,期望为海南省的财政支出政策提供一些建议。

1海南省财政支出及经济增长回顾与相关关系

1.1 海南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57.2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052.9亿元,增加17.38倍。同期海南省地方财政支出由1987年的6.72亿增加到2006年的196.11亿,增长28.17倍。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1987年11.74%增加到2006年18.62%。其中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4年财政分税制改革以来每年都是递增的,符合19世纪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引起的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充分的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1.2 海南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充分考虑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用C-D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是有数学家可部、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与20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得,该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a×Kb,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和b为三个参数,0〈a,b〈1。

在本文中采用海南省国民生产总值(GDP)代替C―D生产函数中的产量(Q),用海南省就业人口(LAB)代替C-D生产函数中的劳动(L),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INV)以及海南省财政支出(FIE)代替C-D生产函数中的资本(K),并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得到海南剩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方程:LN(GDP)=LN(A)+ a ×LN(LAB)+b1×LN(FIE)+ b2×LN(FIE)+RESID(残差项)。变量数据来源与2007年海南省统计年鉴,表1为该回归结果。

该方程的调整后的拟合系数:Adjusted R-squared=0.987822,说明了该方程能很好的解释LGDP的变化,并且LLAB、LINV和LFIE系数均满足在5%置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LINV和LFIE为正,LLAB为负,其中LFIE的系数为0.359633,说明了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经济增长0.359633个百分比。

1.3 1987~2006年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变迁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对经济增长究竟带来何种效应一直以来存在很大争议。一般财政理论通常将公共支出划分为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生产性支出是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各项财政支出 ,包括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投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农资金、物资储备资金等等;非生产性支出是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财政支出,包括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支出、行政、国防费用支出等等。根据海南省2007年统计年鉴海南省地方财政支出划分为6大块,分别为基本建设拨款、支持农业拨款、科技教育文法卫生事业拨款、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和基金支出。其中基本建设拨款支出所占比重在海南省建设初到1993年期间是增加,因为海南省建省办特区基础设施薄弱因此财政给予很大支持,从1993年开始该比例逐渐下调并保持在10%左右;支持农业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在1987~2006年期间,总体趋势是下降,从最高点1989年的10.3%下降到2006年的6%左右;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在1987~2006年期间,从1987年的高点逐渐下将,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稳定在20%左右;行政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在1987-2006年期间,从1987~1998年间的平均11%左右下降到1999~2006年间平均9%左右,说明从1998年开始的政府精简在降低行政成本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其他支出所占比例在1987年―2006年期间,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从1987年的33.68%上升到2006年的44.22%,成为海南省财政支出的半壁江山;基金支出所占比例从1998年开始逐渐增加,到2006年已达11%。

2海南省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与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海南省财政支出(FIE)可细分为:基础设施拨款、支持农业拨款、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和基金支出,变量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年鉴。对变换的C―D函数两边取对数可得到如下方程:

方程一: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海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函数关系

LN(GDP)=LN(A)+ a ×LN(LAB)+b×LN(FIE)+ Cn×Rn×LN(FIE)+RESIDn=1,2,3,4,5,6,其中Rn是根据海南省财政支出中的基础设施拨款、支持农业拨款、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和基金支出6项支出分别占财政支出的比例,Cn分别代表六个系数。

本文采用EVIEWS5.1对各对数方程进行回归。

方程二:LGDP= -1.379637+×-1.094326LLAB+0.788906×LINV+-0.066883×R1×LFIE+0.175475×R2×LFIE+0.546469×R3×LFIE+-0.694053×R4×LFIE+0.311423×R5×LFIE+0.049830×R6×LFIE。该方程的拟合系数:R-squared=0.997121,说明了该方程能很好的解释LGDP的变化,但是只有LINV、R3*LFIE、R4*LFIE和R5*LFIE系数均满足在5%置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LINV、R3*LFIE和R5*LFIE的系数为正,R4*LFIE系数为负,其中LINV的系数为0.788906,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带动经济增长0.788906个百分比,R3*LFIE系数为0.546469,说明了财政支出增加一个百分点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可以带动经济增长0.546469×R3(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个百分点,R4*LFIE系数为-0.694053,说明了财政支出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反而形成制约,行政管理费用可能抑制海南经济发展0.694053×R4(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们对残差进行检验,以反应该模型的可靠性,检验结果如下:

由怀特-赫氏检验(横截面)可知,F统计量和样本量*拟合优度都通过了显著水平5%的检验,异方差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说明模型对现实的解释有一定的准确度。

再来看残差检验的情况(见图1)。从图1中可看出,残差已呈现弱平稳,说明模型的拟合方式符合计量经济学的规范,模型本身设定并没有问题,变量通过统计检验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解释力度比较强,进一步说明模型结果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解释能力。

3政策建议

从近几年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和导向来看,财政基本向非生产性领域倾斜,国家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推动财政的社会覆盖面,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加大了支出力度。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对海南省的政支出及支出结构有以下建议:

3.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海南省应加大财政支出,采取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海南省地方财政支出与海南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出口外部环境恶化,加大财政支出,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以及保就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3.2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①进一步缩减行政管理开支,裁减冗员,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财政人员供养过多一直是海南省的老大难问题,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较高。行政管理费用过高,往往挤压了其它基本支出,而其本身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为社会所诟病。因此有必要适当压缩行政管理费并加大力度增加其他项目的支出。②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财政支持倾斜力度。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来看,科教文卫达到了0.55,也是所有财政支出项目中最高的贡献系数。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来看,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的投资是为明天的增长打下基础。③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保护、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科技和培训的推广,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④加大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力度,虽然财政支出结构中基础设施拨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正的相关性,并且固定资产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可以推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带动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资本和劳动力密集性行业,因此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于报增长、报就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⑤加大对民生类的其他支出的倾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中其他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财政支出逐渐由以经济建设目的为主转移到社会服务目标,也就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财政逐渐从基础设施领域转向教育、的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领域,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加剧,社会低收入阶层日常生活将受到很大冲击,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将更加严峻,因此有必要加大民生类社会保障类的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1]马拴友.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张钢、段澈.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3]邓竞.1978~2005年我国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07,(3):90-94.

上一篇:如何在教学中加强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成本核算与降低实训成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