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应如何进行自力救济探讨

时间:2022-10-07 12:09:53

摘 要:2016年4月3日,女子弯弯(化名)在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后被抓住头发用力撕扯,在该女孩大声呼喊后,围观者逐渐增多,陌生男子逃走。整个事件过程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虽然最终被劫持女生成功获救,但事件本身所存在的诸多疑点和启示还是提醒着我们周围存在的潜在危险需要万分注意,这次事件也让网友将矛头直接指向我国对于保护女性和儿童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这一重大问题以及作为社会弱者的女性应如何进行自力救济的问题,我国在女性的自力救济这一法律问题上近些年产生的争议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愈加复杂性,个人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法律知识或者周边环境进行自我保护成为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女性权利;自力救济;法律意识

1 我国对自力救济的相关规定

纠纷解决机制可分为私力救济、公力救济和社会型救济。自力救济一词是我国民事法律的独创,又被称为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制度相对。指的是在受害者受到外来侵害时,因为来不及得到国家公权力及时的救济,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脱离危险,最终实现保护自身人身或者财产权利的救济方式。公力救济则指的是当权利人的权利受到外来侵害或者存在外来侵害的危险时,权利人通过向国家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权力机关寻求救济来实现保护自身权利的救济方式。社会型救济则包括调解、仲裁等。[1]在现代文明社会,公力救济才是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的主要手段,在能够援用公力救济保护民事权利的场合,则排除适用自力救济。因此,我国对公民的私力救济这一法律适用没有完善的规定。在犯罪率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当公民权益遭受侵害时,寻求公力救济并不一定是最经济有效的救济途径,允许公民在一定条件下实施自救行为已赢得了刑法理论界基本认同。但是,我国刑事立法自救行为制度的空缺,使得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2]

自力救济的基本特征是无国家权力机关的介入,权利人需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危险,对解决过程没有程序上的要求,行为人无需按部就班的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另一个特征则是具有及时性,公力救济一般需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有效和完整的解决,自力救济是当事人遇到危险时做出的本能反应,很多情况下是及时且有效的。我国现有的自力救济类型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三种,狭义的自力救济仅指自助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 我国自力救济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一)自力救济制度的缺陷

自力救济制度之所以不被广泛提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规范性制度来对其进行规范化、合法化,任何涉法的行为都需要一个界限,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个行为便是合法的,一旦超过这一界限,则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需要受到法的约束与制裁。自力救济本身的无程序性、无公权力的介入性印证了它的不完善性,也印证了它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就我国国情而言,自力救济制度的存在非常必要,我国提倡依法治国,类似于自力救济这种没有法律界限的制度的适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规范化的行使自力救济,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二)如何更有效地完善我国自力救济制度

自力救济制度与公力救济制度相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从自力救济的特征出发弥补其不足,现代社会流行的舆论制压、公众平台的扩散促使执法者作为等方式,都是很有效的自力救济方式。站在政府部门以及执法者的角度来完善我国的自力救济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立法者应对自力救济进行制度化,制定出一套完整有效的自力救济制度,并进行法制宣传,以便公民能够有效查阅与参考。我国大多数公民对法律都是一知半解,大部分都是通过电视宣传的真实案例进行了解。这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完整有效的制度宣传会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让人们注意到身边潜在的各种危险,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

2.执法者应指导群众识别何种情形是受害人在向自己求救,教导群众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范围内能够勇于伸出援手,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其次是群众在守法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使自己摆脱危险。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对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的暴力行为,在能够使用暴力的手段制止时要勇于出手。

3.政府部门在受害者实施自力救济之后应积极做出回应,而不是一味地不作为,执法者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工作能力让人大失所望,各个执法机关互相推诿的情形屡见不鲜,有的部门接受了案件,但是怠于出动警力去实施救援,甚至出现了报警电话打不通的情形,公民处于这样的法治环境中不相信政府很正常,如何重拾公民的信赖,执法者任重道远。

3 对女子如何进行自救的几点建议

以弯弯这一案件为出发点,个人实施自力救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要对周围的事物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特别是当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又没有同伴一起的时候,这种警惕心要翻倍,随时保管好自己身边的财务以及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

2.当危险就在身边时则要保持镇定,寻找周围一切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人或者工具,然后通过大声呼救或者其他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来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是使用工具进行自救, 也可以抢过路人手机砸掉,或者抢路人背包,强行把陌生人牵扯进来,起码多一个人在现场。如果周围的人都冷血,我们只能破坏他们的利益来让他们不得不管。

3.尽量避免陌生人离你太近,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对你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有可能会使用麻醉剂将你迷晕,或者突然给你来一针当成是你突然晕倒,然后假装送去医院然后绑架,各种手段我们防不胜防。因此,尽量远离这些危险的人与物是最重要的。

最后,在暂时摆脱危险后,应尽快报警和联系相关人员合力解决潜在的危险,并且尽快联系家属进行陪同,如果遇上执法者的不作为或者相关负责人互相推诿的情形,可以通过将自身经历公布到网上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舆论的压力迫使相关部门进行作为,通过大众的共同监督作用使安保措施不健全的酒店或者是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建立健全的安保体系,以维护公民的安全感,防止更多恶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亚丽:我国私力救济制度的立法架构――以刑法为中心[J];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蒲树和:刑法自救行为制度立法刍议――以现有民事立法自助行为制度为参考[J];法治与社会;2008年09期。

作者简介

邹忠玉(1992―)女,贵州省遵义市,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法学院民商法方向。

上一篇:长春桂林路街区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下一篇:论有保证之债权在破产重整与和解中的受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