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物所有权问题

时间:2022-03-24 02:25:14

浅析文物所有权问题

摘 要:文物所有权的安排与界定,除了涉及一般物权外,还涉及到文物保护制度的核心环节――文物保护权责的划分。厘清我国文物所有权的状况,剖析其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因素,着重分析文物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物;土地;所有权

产权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虽然在今天其可能仍然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制度本身的重要性、复杂性,却更加突显出来,成为改革的重要方面。

因现实和历史的原因,文物与土地所有权同样具有公有性;文物与土地同样不可再生,从经济价值角度也都属于重要的财产;大量的文物埋藏于地下,不可移动文物更是依附于土地存在,这些都说明文物所有权同人们所熟知的土地所有权有某种相似性和关联性。

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文物被发掘出土,城市建设与文物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文物消亡的速度惊人,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加强文物保护的呼声强烈。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和条件下,如何更多、更好的保护文物,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工作。本文从所有权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对文物所有权的来源、现状予以分析,考察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法。

1 文物所有权的法律规定

《宪法》第一章中的第三条至第十三条,将所有制的形式划分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将财产形式划分为公共财产与私有财产;且第九条与第十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与土地的国家或集体所有,而并未为文物的所有权做出规定。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将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涉及文物所有权的是第五十一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条文中的法律是指《文物保护法》,该法自1982年颁布,到2013年被多次修正、修订。现行的该法第五条对文物国家所有做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不可移动文物方面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第六条将文物集体与私人所有一同表述,即“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可移动文物方面规定十分详细,主要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属于国家所有。

2 文物所有权的来源

产权的形成是中国制度变迁的重要方面。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产权这一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逐步建立,文物作为一般物所具有的产权也就随之产生。

文物国家所有的来源可能主要基于几个方面,一是现实条件下文物所有者的缺失以及文物作为文化遗存所体现的公有性,国家作为文物所有者是制度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选择;二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尤其是土地的公有制,《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文物具有一般物的属性,其产权即产生;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

3 文物产权制度的意义

产权制度的根本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产权制度安排更是商品经济得发展的基础,文物所有权的界定首先是财产权利的划分,其次是文物保护责任划分的依据。整个社会的产权制度体系及产权保护水平,形成文物保护工作的一般基础环境。从产权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当前社会的中文物拾获、文物拆毁等现象,可能对认清事件本源有着现实而理性的意义。

4 文物所有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造成的影响

1.文物所有权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

由《文物保护法》这样一部旨在规范、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律来界定文物的所有权归属是否合适,因为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看,《文物保护法》属于协调国家、社会、公民关系的,而所有权的划分是界定权利归属的应归入私法领域。

2.文物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

从《文物保护法》第五条对文物所有权的规定,可以看出土地所有权与文物所有权两者之间是分离的,集体不占有集体土地中文物的所有权。国有土地及国有土地中文物的所有者则统一,但《文物保护法》规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可见国家对土地中文物的所有权是绝对固定的。

3. 文物所有权制度造成的影响

这里主要分析所有权制度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响。根据《宪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国家在基础建设、城市发展中的实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政府则作为国家行使所有权的代表,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

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中,土地开发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不可移动文物的拆毁事件频发,而还有许多具有时代特性和文化价值,未被确定为文物的建筑的拆毁就无法统计,这些建筑所蕴涵和体现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印记是无法估量的。

从交易费用角度来看,政府进行土地开发的成本,包括补偿安置费用、建筑本身的文化历史价值等,与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政绩等相比较起来,经济成本低。

因不可移动文物本身所有权归政府,所增加的费用仅其拆毁、迁移的等费用,这部分仍然有限。对于达不到标准,不能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一般建筑,其拆毁的成本就更低。这意味着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即使涉及到不可移动文物,其交易费用依然处于低水平。

所以,不可移动文物的拆毁现象频发,源于所有权制度安排,致使政府作为社会活动的一方,在追求经济增长、城市建设、财税收入等目标时,所付出的成本费用低。当然,这种制度安排也并非毫无益处,政府进行城市建设时的时间效率高。

这样的一种土地与文物所有权制度难以改变,那么要加强文物的保护,从提高政府成本角度来说,可行的办法是在提高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同时,增加政府的时间成本,如增加审批的流程、收紧审批的权限等。

上一篇:浅析公共行政中的社会公平 下一篇:网球运动对大连市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