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宏观政策引导路径探究

时间:2022-10-06 10:43:42

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宏观政策引导路径探究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和生力军,其校风建设可谓任重道远。从宏观政策引导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校风建设的路径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宏观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24-02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主要包括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领导及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作风。优良的校风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对全体师生产生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和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再认识

校风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并通过办学宗旨、办学成就、校园面貌、师生群体诸因素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校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与支持引导下,可谓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服务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客观地讲,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因起步晚、起点低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现象明显,还要经历很长的开拓、创建、探索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去奋力探索。纵观全国近1 300所高职院校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绝大多数是由专科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重组或升格而来。由于成立时间短,改革、建设任务重,招生、就业压力大,学校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生存发展上,往往易忽视校风建设。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仍有95%以上的高职院没有明确提出校风建设问题;部分学校正在探索建设什么样校风和如何建设良好校风的问题;还有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校风问题。 如领导班子不够团结,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教师价值错位,缺乏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目标不明,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道德水准低下,言行不轨,寻衅滋事,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上述种种现象,既有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侵袭的原因,又有这几年高等教育急剧扩大规模所带来的管理不力、目标模糊问题。这一普遍现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瓶颈之一。如若广大高职院校再不认真面对,不防微杜渐,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引领师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难免使一个大学的校风走偏、教风松懈、学风颓废,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风建设的宏观政策引导

高职院校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强宏观政策性引导,并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综合地、全方位地付诸实施。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明确导向性的强势舆论氛围。高职院校管理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办好学校的前提,高尚的道德品德,以身作则的精神,是办好学校的根本。高校管理者对校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及科学定位要有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所处地域等实际情况,将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努力培育体现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优良学风。积极建立健全校风建设组织机构,全面谋划、科学规划校风建设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常抓不懈。在加强校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学校校报、校刊、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宣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学校精神,使之成为团结师生员工,规范学校成员行为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力量,促进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优良校风的建设总是在已有的校内外精神氛围基础上进行的,这些氛围究竟如何,管理者需做客观全面的分析,看哪些因素对优化校风有利,哪些因素有害,哪些因素可控,采取的方法适合不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校风中究竟存在哪些不良现象,分析其主要症结是在社会风气方面,还是在学校自身,是在教风方面还是学风方面,是在领导方面,还是在群众方面;是在纪律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对这些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对抵制什么,倡导什么做出正确的论证,提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和配套措施。在具体实施中,领导的动态管理应畅通,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导,及时鼓励表彰先进,批评鞭策落后。特别是要抓住新学年初始和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先进典型及其体现的时代风貌引导校园舆论主体。

第二,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树立良好的领导工作作风。学校领导干部在校风建设中应起带头作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公道正派、知人善任、团结同志。工作既雷厉风行,又扎扎实实,有开拓创新精神、胸怀全局、开拓进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群众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努力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校风建设的合力。师生员工是学校各项活动的主体,也是培育优良校风的主体,他们能否以主人翁姿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这是校风建设的关键。营造良好校风,必须充分调动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和学风教育。从而使师生员工自觉地把远大理想同自己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全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人人关心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并积极参与其中,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扰。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在育人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风建设中都起着主导作用。领导要通过率先垂范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教职员工树立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职业观,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觉的美育意识,努力做到各尽其责,为人师表,以其出色的工作,美好的言行和仪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特别是教师处在育人第一线,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塑造其灵魂,教师更应以严谨的教风、模范的行为、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表率,以教风促学风。

第四,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塑造严谨治学的教风,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严谨、爱生的良好品质。良好的教风是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和教师责任的重要体现。优良的教风对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教风就是要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立德修身、严谨治学、奉献垂范的良好风范。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有着强烈的荣辱感、神圣感及使命感。教师的职业操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种道德素养的形成。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奉献社会的榜样、表率和典范。

第五,理顺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是广泛存在的人为的客观关系,它蕴藏着复杂而丰富的理智和情感内容。校园人际关系是校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校园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人们相互传递美好的情感媒介,人们的心情舒畅,有安全感,无后顾之忧,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科研和学习工作上,自然会优化育人环境。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冷漠、互存戒心、相互设防、不沟通不理解,相互拆台,勾心斗角,不仅使个人身心受到不良影响,而且会增加内耗,使系统整体的功能受损。为此,学校要通过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理顺人际关系。就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而言,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首要的是领导要关心群众,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为群众多办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在领导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工之间要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与人为善,通过谈心消除隔阂。师生在教学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团结搞好了,上下左右才能搞好协作,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高校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优良校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其规律,高校的校风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六,积极培育良好的学风、班风,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风就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就是要在学生之中形成修身厚德、好学向上、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良好风气。良好的班风就是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得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中能够被这种良好的风气所同化,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

第七,大力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陶冶学生情操。 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坚持环境育人理念。置身于优雅的环境之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和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和勇气。校园内的这种文明、整洁、优美、和谐环境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引发人的思考,激发人的斗志。

三、小结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人格、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和外在体现。它既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向。加强高校校风建设,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讲求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也要密切关注社会形势变化。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及全国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内涵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文化育人、融入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宏观政策引导及微观保障机制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缓解学生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