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06 10:36:28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摘要:创新实践基地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形式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有效地进行分析研究,为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水平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实践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是关键的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教学的新途径,培养、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1建立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准确定位

1.1设计实践基地运作下的教学新途径

艺术设计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要在艺术教学中要树立加强实践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上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方法,从多维的方向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与多家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中,教师通过锻炼学生的积极思考性,来参与到实践设计中。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火凤凰”杯全国美术与艺术设计大奖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直接检验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成果。

1.2艺术设计专业与多种学科的互补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通过将现有的实践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建立以多种学科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实践基地包括设计室、丝网制版室、图文影印室、、技能实验室、特种材料与设备室、机电室等,能够完成艺术设计专业从设计、制图、印刷、喷绘、雕刻以及后期一系列多学科实践的教学,以适应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构建了一套与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把设计理念与技能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增加了动手操作实验课时量,将设计创作向综合验证性实践转变,打破了为了操作而实践的单一课程局限。如今,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多方面的影响,知识的结构演化和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催生了多个新兴设计方向,形成了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现代设计领域。而且,设计人才需求多方向、多层次的办学探索,与之互相辅助、互为补充,形成交叉型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新模式,使实用艺术具备了科学的内涵。

2结合实践基地教学,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2.1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水平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有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与在“产学研”实践中取得教学成果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对于提高应用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利用创新设计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信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通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创新化与知识的资本化来构建创新型的教育平台,推动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应用转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真正起到培养艺术设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2.2培养艺术修养,提升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有创新潜力的专业人才,它需要有坚实系统的理论知识来塑造艺术修养提高专业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建立在对艺术的理解认识、艺术的鉴赏能力及其艺术的创造能力三个方面之上的,且必须对这三个方面有着综合的认识及其深刻的体会。这样不仅能够认识到艺术的社会功能,还能够领略艺术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进而发挥创造艺术的能力,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质的提升。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把艺术修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以艺术修养陶冶情性,开展以美储善、以美塑形的教育功能,来塑造学生的美的人格。并将知识、能力、素养融为一体,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活跃思维,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合理优化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

2.3实践基地教学与“项目导入”的教育模式

开展实践基地教学,是构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训练的实践辅导的教育机制。“项目导入”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组建学生设计团队,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承接项目,充分整合实践基地的各项资源进行项目设计流程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了解项目特点,学生可以运用综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设计思路,从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草图、设计定案到实施等各个阶段全面提高专业设计水平和艺术创新理念,并通过师生团队协调发展综合能力,在诸多方面的协作中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提高效能、体验社会竞争,完善专业技能与创新实践的衔接,使项目教学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并且教学在课程建设、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术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保障了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项目导入”的教学模式在通过实践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又强化了自我发展的信心与能力。

3以实践基地教学为载体,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3.1依托实践基地教学,鼓励指导学生自主创业

为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把创新实践基地模拟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特聘请设计公司、创业培训机构、企业共同进入实践基地讲授指导创业经验。围绕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形成了一个高校、社会、企业良性互动式的创业教育系统,以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3.2引进专业人才参与实践课程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由于应用性与更新性的发展变化都很快,为避免教师在教学上的实战型技能和市场趋势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特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到实践基地进行讲学,这些人才不局限于艺术设计专业,还涉及到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如数码喷绘的输出、沙盘模型的切割、吸塑模板的制作、巨幅广告图片的拼接技艺等。通过举办讲座与经验交流会活动,以此来解决从教学到设计和后期制作这一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4结语

建设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是让学生了解认知不断更新变化的艺术设计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设计思想的升华与表现手段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鹤玖.高职学生创新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06).

[2] 马继权,司春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3] 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三联书店,2002.

作者简介:杨旭光(1969―),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上一篇:我国本科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创新研究 下一篇:电影中数字虚拟角色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