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时代培智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10-06 08:27:35

信息技术时代培智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特殊教育事业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培智学生的教学要求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特教学校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机遇。因而,培智教学亟待相应的转变,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需要。

教学方式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和手段都是为目的和内容服务的,好的目的和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方法与手段来操作,则目的与内容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信息技术时代培智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一切以培智学生的学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培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培智学生的学习从他主性、被动性、依赖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学习成为学习者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要具备以下3个特征。

1 主动性——鼓励培智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把培智学生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特教教师用完全的传授式教学力图使培智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教学沉浸在教师严肃地“布道”和培智学生呆板地接受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培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培智学生被参与、被教导、被演示,学习成了应付或实现成人的各种要求的纯粹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应该说,教是为学而存在、为学而服务的。让培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会自主发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教育要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要让“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皮亚杰认为,应把鼓励培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否则学习将是“皮毛的,无意义和无关痛痒的,而且常常容易忘记得一干二净”。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能力、智力不是由特教教师简单地传授给学习者的,而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经验主动建构获得的。罗杰斯说,只有当培智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教学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因而,调动培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才是教学的应有之义。

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在培智学生面前,不断地刺激培智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培智学生的大脑各区都处于兴奋状态。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或者网络虚拟教室使得特教教师与培智学生间、培智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大大提高。通过开展各种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使得培智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培智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情境、发现更多的问题、设想不同的方案,学习者的思路更开阔,参与意识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突破了培智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瓶颈,丰富的资源、及时的人力支持、强大的互动平台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为培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学习者不仅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可以进行兴趣性学习、验证性学习、补偿式学习。这样,培智学生彻底改变了被动学习的局面,学习者完全可以在特教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和需要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者成了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2 生成性——创设情境,帮助

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

教育到底应该给予培智学生什么?是给予培智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能力,还是尽可能多地给予培智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卢梭从感觉论的立场出发,认为“真正的老师是我们的经验和感觉”,凡是能从儿童经验中学习的事物,都不要让他们从书本里学。记忆研究专家曾指出:“培智学生的感觉器官只有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智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上说明,特教教师要改变传统讲授、演示独立于情境之外的教学方式,要借助真实性学习任务,创设各种情境展开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从而使学习者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经得起实践风浪的磨练。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特教教师开展情境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使教学可以构造出最佳的教学环境,能够模拟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将知识赖以产生的客观现实再现给培智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交融起来,从而使培智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开阔了培智学生的思路,提高了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特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演练的形式使培智学生融入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练方案;然后对班级进行分组,确定的角色、任务;任务分配后给予学习者适当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和准备;接着,实施虚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特教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主题图片、音乐等方面营造逼真的情境,鼓励培智学生在角色中发挥主动性,尽情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练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情境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虚拟现实技术能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生动、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可以被模拟仿真,这就为教学中认识现实生活中难以模拟、创设的教学情境带来了机遇,为学习和了解日常观察不到、接触不到、难以想象的抽象知识解决了难题。

3 合作性——在合作中促进培

智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同伴相互作用是培智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个体唯有学会合作,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力量积聚。因而,教学要改变长期以来孤立、竞争的范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培智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从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对他人有同情心,能用客观公平的心态处理矛盾,同时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生命的价值。

合作学习活动的关键在于构建和维持学习共同体,构建和维持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则在于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特教教师与培智学生之间、培智学生与培智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支持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信息技术能为合作成员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多样化的形式、工具和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语音聊天、E-mail、QQ有效地实现自主交互、一对一的交互、一对多的交互及多对多的交互形式,开展各种各样的交互学习活动,如在线访谈、在线学徒、在线实习、在线讨论会、辩论、集体讨论、项目组等。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为学习者共同体成员提供学术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学术性支持是指特教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反馈和引导,与学习者进行个别化程度很高的深度对话,促进知识的迁移。此外,学科专家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实例、个案和反馈信息,展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解决思路,引导学习者展开进一步探索,进一步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提高知识学习的灵活性。人际性支持是指网络技术构造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学习者通过体验彼此的接纳、鼓励、融通、理解,体验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137.

[2]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3]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2.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 下一篇:优化生物实验实现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