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冶金原理课程设计改革

时间:2022-10-06 08:23:22

高职院校冶金原理课程设计改革

一、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1.分析岗位能力

通过到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完成冶金生产操作岗位核心能力分析表;在企业人员参与的情况下,针对工作分析表分解出任务表。以此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成长阶段为主线,以学生认知规律为突破口,以冶金生产过程为项目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冶炼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情境。以冶炼人员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着手,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制订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2.制订课程标准

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职业活动分析出发,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开发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制订出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

3.构建学习情境

利用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BAG)的课程开发技术,着眼于冶金生产操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典型技术为路径开发项目课程,将典型技术转化为完整的项目,直接针对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冶金生产操作从业人员对岗位工作内容熟悉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将专业基础课程导向专业技术,构建能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的学习情境。

4.完成项目任务

以钒钛钢铁产业的工作流程及职能为参照,本着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对“岗位任务”模式进行设计,围绕钒钛钢铁生产岗位能力需求这一中心,按照“原料准备金属提炼粗金属提纯”的生产规律,并参照“简单复杂”的认知规律,按“基础知识的应用—理论的验证—理论的提炼”的流程实施项目教学。(1)通过每个项目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使学生掌握冶金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将教师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完成科研课题。(3)在处理理论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关系上,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理论上够用为出发点,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够用为度,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提升的基础和空间。(4)以冶金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5)把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验证性实验、仿真实训及实际生产方案设计等实践操作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程设计改革要求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其办学方针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择业自由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冶金原理》课程设计改革要满足以下要求:(1)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相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可拓展性;(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3)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4)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冶金原理》课程的特点,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冶金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单纯的理论知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在课程设计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体现“边理论、边实训”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实际冶金生产项目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载体,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韶华 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上一篇:儿童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现状及前景 下一篇:焊接课程设计提升质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