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10-06 07:40:03

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知识底子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加之《机械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等原因,使得《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个机械基础专业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基础 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抽象且繁多,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技校学生在学习初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学习能动性还是有的。然而,由于技校学生数学、物理等科目的基础知识薄弱,随着教学的深入,知识难度加大,教学就会出现困难。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避开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弱势,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训基地动手操作、进行“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现场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成就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学会变得更为轻松和互动。

(一)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不能过度批评学生,伤其自尊,要建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另外,教师也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正实力,使学生除了对自己有信心之外还对教师有信心,从而喜欢上学习。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诙谐的语言、有趣的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反感,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转变教学形式,如采用有奖问答的方法,将知识点写在卡片上,让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并回答卡片上所提出的问题,答对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将枯燥的专业基础学习更娱乐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三)多利用操作环节,引起学生动手的乐趣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保护中成长,经受不起打击。因此,在课堂中加入实际操作环节,使其体会到动手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喜欢上学习。例如,在进行四杆机构这一章时,将制作四杆机构作为课后作业,由于该机构的制作材料易找,操作简易,在改变杆长度的同时观察杆的运转情况。学生在制作教育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操作的乐趣,还能学到铰链四杆机构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二、利用实物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实物器材,或实物器材与教学内容不符就会使得学生在理论考试时,由于脱离了实物器材,加之理性思维的缺乏,出现“死背题”现象,时间间隔一长,又全忘了。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不唯课本,让学生在弄通原理和要领情况下,进行理解性记忆。这就要求对照实物器材,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向学生讲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和危害。例如,上置式凸轮轴轴承盖为什么有顺序和方向?活塞环开口为什么不能朝向左侧和销座孔方向?……。只有知道这些为什么,才能帮助消化理解理论知识、实操知识,增强记忆性,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图、文、声、象等直观地感受各种机构的动态效果。在传统的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由于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显示一些变化和模拟运动,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验和正确的概念。例如,讲到轴系零件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如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轴测图等,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多媒体硬件设施的配备、维护和管理以及各种软件的有效利用,都不是一句话就能瞬间完成,需要很长一个周期的准备才能得以实现。

四、依托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的培养必须依托强有力的平台,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会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学会分析问题,并且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技能才能得以提升。例如,可以租借厂矿退役的废旧设备,如减速器等,让学生进行拆装,从而了解轮系的运行状态以及轴、轴承、键、销等轴系零件的结构和安装要求、故障分析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都会极大地兴奋,成就感倍增,让从小就因学习成绩差而自信心不足的技校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周期来完成,因此这正是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到实训实操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五、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活用

(一)注重教材知识的运用

教材知识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几代人工作经验科学总结,也是教育、劳动主管部门指定必备的教材。因此,在教材运用上,一是以教材知识为主线,做到即不唯教材,也不脱离教材,知识取舍有度、有方。二是学会知识融合。老师要把不同教材中的不同说法的知识进行融合,力争“求大同存小异”。三是知识融合必须结合生产实际。职业教学最大特点也是难点,就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禁忌讲授的知识过深

在汽车职业教学授课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学历高或“成道早”、经验多、见识广,就不满足于职业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想方设法通过钻研偏仄的深奥的知识来拉开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容易偏离职业学历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讲一些偏难、偏深的理论,使老师很费力,学生听不懂,最终导致学无所获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在自己钻研高新技术同时,通过调研职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就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来定位教学的内容、深度和难度,使“教”与“学”同心、同步、同获。

(三)对相关学科的交叉内容进行整合

对于相关科目的交叉重复教学内容如机械制图课,由于其教学时间安排的先行性,对诸如轴系零件的内容可以集中整合,省略对键、销、轴承结构和分类的讲解,节省课时,重点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易坏易损的原因,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机械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将大大节约教学周期,实现教材内容科学合理整合。

总之,要提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结合机械基础的学科特点,以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导向,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强有力的实训实操平台等提升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形成师生上下长效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周四凤.浅析制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瓶颈[J].新课程(上),2013,(6)

[2]陈海丽.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顾婷婷.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有效性教学方法之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中)

作者简介:原美玲(1961-),汉,山东莱州人,本科,大连口腔义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设计.

上一篇:艺术家创作个性和审美规则与艺术家的关系 下一篇:浅谈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