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班幼儿不良膳食行为的干预策略

时间:2022-01-21 06:30:46

浅析小班幼儿不良膳食行为的干预策略

摘 要:儿童许多不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身体能量的过剩或者是过低,使得脂肪积聚或是锐减,从而导致超重、肥胖或者是暴瘦情况的发生。目前学龄前儿童中进食不健康食品的比例较高,需要引起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家长及幼儿园教育机构相关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了对小班幼儿不良膳食行为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不良膳食;营养

在目前幼儿园小班膳食管理中,幼儿园关于幼儿进食量方面控制的较为理想,仅有少数过量进食的小班幼儿,但是现在小班幼儿还是常常出现不良膳食行为的现象,本文正是鉴于此情况,对小班幼儿的健康营养膳食行为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在本市A幼儿园进行的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量,选取A幼儿园小班幼儿数――20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成A对照组和B干预组。

(二)研究方法

采取集中填答法回收干预前问卷,即在小班幼儿入园的首次家长会上,研究人员向所有家长讲清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干预方法、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统一收回。干预前的家长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儿童家中饮食行为以及家庭中影响进食行为的因素和家长观念等。干预结束后,由儿童将问卷带回家交由监护人填写,干预后问卷除包含干预前问卷的所有内容外,还包括家长对各种干预方法的接受程度及看法、儿童饮食行为有无改变等。

二、研究结果

(一)导致肥胖的不良饮食行为的判断对照标准

我市所有幼儿园均对肥胖超重小班幼儿进行专案管理,管理内容包含饮食习惯、喜爱食品、生活习惯和运动四个方面,其中饮食习惯包括食量、进食速度和夜食,喜爱食品包括了甜饮料、油炸食品、肉食和洋快餐。吃西式快餐、喝甜饮料及吃油炸食品是目前幼儿园儿童中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这三种不健康食物进食次数过频与小班幼儿肥胖的关系已被国内外相关研究所证明。本研究设定小班幼儿五种肥胖相关不良饮食行为的判断标准如下表:

(二)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1.家中进食情况。调查发现小班幼儿进食快餐次数≥1次/月的儿童占62.5%,进食甜饮料≥3次/周的儿童占43.8%,进食油炸食品≥2次/周的儿童占48.6%。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月进食西式快餐的次数在1次及以上的儿童分别占63.8%和61.9%。

2.儿童在园进食量及进食速度情况。调查时发现按照小班幼儿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标准,所有在园小班幼儿午餐进食能量占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的30%~40%的儿童比例达86.1%,进食能量超过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50%的小班幼儿比例仅占2.5%。进食时间约15分钟的儿童占33.0%。

3.小班幼儿家长的饮食观念。干预前,认为自己孩子偏胖或比较胖的家长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5%和42.9%的家长有

些担心却并不想限制孩子的饮食。两组儿童家长均认为孩子胖主要是因为吃的过多,其次才是运动过少。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认为现在就该开始进行儿童肥胖预防的人分别占86.0%和84.8%。

三、研究讨论

接下来本文针对小班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本研究发现,不良饮食行为检出率与家庭月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无关,也与小班幼儿性别及家庭类型无关。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的家庭甚至一些农村家庭而言,买些甜食、饮料或油炸食品等给家里的宝贝孩子吃并不存在经济上的考虑。

2.本研究中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常吃油炸食品、进食速度过快的小班幼儿比例较高,且无论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大学还是研究生的家庭中均存在,表明目前儿童肥胖的干预需要兼顾所有的家庭,并不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或父母文化水平高就降低干预强度,社会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必要在社会上提倡提供儿童健康的饮食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或幼儿园相关管理

规定。

四、结论

1.在小班幼儿中普遍存在进食不健康食物以及进食过快的

行为。幼儿园中过量进食的小班幼儿所占比例较小。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常吃油炸食品、进食速度过快和过量进食这五种不良饮食行为在幼儿园的检出率较高。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儿童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及常吃油炸食品的儿童比例,且随着干预的进行,进食不健康食物的频次逐渐减少。饮食行为干预对控制儿童常吃西式快餐和油炸食品、常喝甜饮料及进食速度过快的发生率方面有明显效果。对家庭中使用不健康食物激励孩子的行为以及家庭不健康饮食环境方面的干预效果显著。家长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认识不足,采用家长宣传材料进行干预可以改变家长不良的育儿观念。

2.不良饮食行为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儿童体重状况无关,但与家庭中使用不健康食物激励孩子的行为和家庭不健康的饮食环境有关。

3.家长最喜欢的两种宣教方式为“每月发放简短生动的健康教育材料”和“每月发放彩色健康教育小卡片”。本研究使用的干预方法成本较低,小班幼儿、家长及幼儿园对干预方式的接受情况较好,并未给幼儿园带来工作负担,具有可行性,且干预效果显著,适合在幼儿园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

(09).

[2]陈卫红,王慧文,黄燕萍,等.衢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3]黄爱芳,林净.玉环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附属幼

儿园)

上一篇:浅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初三思想品德复习阶段的记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