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时间:2022-10-06 05:05:38

浅谈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获取某种知识的基础上,不再依赖他人而能独立、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充分利用讲读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平日结合语文教学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意义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自学成长的故事,介绍一些学生自学的经验等。

2.在阅读方法上,教师应多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自学一篇文章,让学生先通读几遍,不要读一遍就完。初读时,主要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疏通主要词句。再细读几遍,进一步掌握文章是怎样写的,材料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有多少层、段,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等。最后再精读数遍,确定文章中心思想,找出主要写作方法,并能结合写作看看自己应当从中学习什么、懂得什么、认识到什么等。

二、培养习惯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条件

《大纲》中提出八种要着重培养的习惯。即:认真思考的习惯,使用字典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听广播的习惯等。

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语文课文的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习惯培养。比如,预习、使用工具书、受举手答疑等习惯,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2.利用第二课堂培养习惯。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在课堂之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的,在这种情况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显得更重要一些。

3.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老师严格要求、反复实践。正如叶老说:“凡是习惯不是几天工夫能养成的。”这就要靠教师平时严格要求,从点滴做起,反复锻炼,直到习惯养成。

三、不同学段自学能力培养的重点

小学三个不同阶段是指低、中、高三个不同年级阶段。学段不同,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不同。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上,针对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一、二年级主要是过好字、词关,为读书、自学打好基础;三、四年级要狠抓句段教学、过好句段关;五、六年级狠抓篇章教学,过好篇章关。

总之,自学能力途径的培养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管学段如何不同,内容有何差别,但教师从总体上要始终把握住:“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秉承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这个根本宗旨。

上一篇:小学“特殊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