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兴发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2-10-06 04:54:19

草原兴发的前世今生

草原兴发是以“肉鸡产业化”概念而上市的,但上市后,其转身成为中国“肉羊屠宰”的第一“门户”。其发展速度之快,转身之速,令人惊讶。而在此背后的,是它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动作手法。

肉鸡产业化

草原兴发的发迹,缘于一个重要人物――草原兴发董事长张振武。

在草原兴发,张振武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他的个人奋斗史:生于1954年12月,赤峰市元宝山区人;1972年高中毕业回乡,从生产队小组长干起,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书记。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辽宁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1980年至1984年在内蒙古亦峰农牧学校任教。1984年任元宝山区林业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后期在内蒙古农牧干训学院培训两年。1987年至1991年任元宝山区五家镇副镇长、镇长。

也就在此任上,1988年7月,主抓工业的五家镇副镇长张振武创立了乡镇企业――“兴发肉鸡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张振武随即体现出其超人的企业家气质,兴发肉鸡公司迅速壮大。更为令人赞叹的是,张振武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的本性此时也体现出来。1992年6月,兴发肉鸡公司将赤峰地区平庄饮料公司、平庄食品公司、元宝山食品公司、赤峰第七食品厂、平庄猪场等七家国有企业以承债方式兼并。重新登记后的公司名称为“大兴公司”,注册资本1.256亿元,也被相关部门指定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

相对于山东诸城、上海大江,草原兴发在肉鸡产业化中是后来者。草原兴发成功地效仿了山东诸城肉鸡饲养、繁育种鸡、鸡雏,加工鸡肉、饲料加工一体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借鉴诸城模式,通过向农户提供鸡雏、饲料和回收肉鸡这一“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使公司在国内肉鸡产业化初期,肉鸡养殖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1993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进行股份制试点企业,赤峰兴发集团股份公司设立。公司以赤峰大兴公司为主要发起人(以其生产经营性净资产5252.86万元入股),联合元宝山区五家镇企业公司(出资97.07万元入股,元宝山区五家镇房身村企业公司(出资291.06万元入股)共同发起,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680万元,设立了内蒙古赤峰兴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公司所持股份被界定为国家股。1996年1月,公司更名为内蒙古赤峰兴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发股份,也即草原兴发前身)。同期,赤峰市食品公司以其部分生产经营性净资产5878.66万元,按公司每股净资产折股,认购兴发新增股份3679.01万股,使公司股本增至10000万股。

经过一连串的资本运作,兴发股份不仅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其肉鸡产业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1997年上市前,兴发股份生产能力达到年饲养1500万羽肉鸡,孵化鸡雏1600万羽,饲料生产15万吨,加工肉鸡1425万羽、速冻食品2万吨、熟食1万吨、销售收入近5亿元的大型肉鸡经营企业。

1997年6月,兴发股份以“肉鸡产业化”概念在深交所上市,成功发行4000万股A股。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张振武出任兴发股份的董事长。

转身肉羊产业

然而,兴发股份上市后不久,迅速转身,将主业从肉鸡向肉羊产业转移。

张振武对本刊记者解说缘由。在中国,肉鸡养殖是出口依赖型产业,出口局势的剧烈变动往往使得行业内公司业绩极不稳定。1997年、1998年国内肉鸡经营环境严重恶化,一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欧盟继续禁止中国鸡肉进入,导致鸡肉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二是洋鸡肉又充斥国内市场,猪、禽、蛋生产全面滑坡。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国内绝大多数肉鸡养殖企业普遍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上海大江(SH.600695)的业绩表现就是这一行业状况的缩影。

尽管草原兴发倚重肉鸡发迹,但其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肉鸡行业竞争的激烈,认识到公司并不具备把肉鸡产业进一步做大的竟刍・优势。经区内外专家、包括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徐小青等专家学者的论证,认为草原兴发的优势在于其对天然草原的独占优势,而保护性开发草原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由经营肉鸡向经营肉羊,再一次体现了以张振武为首的草原兴发主要领导刘产业发展的远见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1998年草原兴发开始试探性租赁肉羊生产经营性资产,并将肉羊产业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公司简称也由“兴发股份”变更为“草原兴发”,象征着公司主营业务转型的开始。这样,发展草原肉羊产业被确立为公司发展的第二主业。在1998年的公司年报中,肉羊资产收购被队为公司土营业务转型和发展第二支柱产业的关键。为减少资产收购过程中股份公司的负担,董事会决定由股份公司出资金,山大股东赤峰大兴公司代为操作。

2000年草原兴发分别斥资17784万元收购大股东“兴发食品”所属的11家分厂的部分经营性资产、8380万元收购“兴发食品”所持有的锡林兴发食品公司的60%股权。2001年草原兴发再次斥资28520万元,分别收购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绿红商贸公司所属的12家食品厂、青海海南州三江源商贸公司所属的6家食品厂、甘肃丝路食品公司所属的3家食品厂。

在草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草原和羊基本上都分到了牧民手中。养羊的牧民要通过羊的出栏变现纠持生计并实现再生产,但由于活羊的运输成本较高,大部分羔羊必须就近屠宰加工,然后再运往各地。因此,加工环节就成了控制草原肉羊资源的一个枢纽。草原兴发连续两年的大规模资产收购后,大跨度整合行业肉羊加工企业使一个以锡林郭勒草原为轴心、向东西两向侧翼展开、控制北方草原肉羊资源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

但是,草原兴发并不就此罢手,它还有更大的动作――向草地进军。

我国草原畜牧业的主产区是五大草原牧区,即内蒙古、青海、什肃、新疆和草原,总面积4亿公顷,约占国上面积的41%,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草原畜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草畜矛盾不断加剧。由于牲畜超载过牧等因素,五大牧区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亟待保护和恢复建设。这是草原兴发发展肉羊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为尽快实施利用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及优质肉牛肉羊产业化项目、羔羊良种繁育中心建设、羔羊育肥基地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牧草种植基地建设、种草及种畜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着手种羊场建设,饲草、饲料作物基地的开发与推广,草原兴发以草地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资产收购展开了。2002年先后收购5宗草地面积共计67781.68亩,共计支付价款23036.53万元。2003年公司再次收购16宗草地,面积共计201366.94亩:共计支付价款77090.43万元。2002年、2003年草原兴发先后两次共购买26.91万亩草地,共计投入资金10.01亿元,再一次显示出资本的实力。

草原兴发向下游零售终端扩张

草原兴发作为坐拥内蒙古、青藏、甘肃等地的40多家肉羊屠宰加工厂,并未“拥兵自重”,而是同步谋划草原与市场的对接。近年来,国外零售巨头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市场终端角逐战,他们不但着眼于控制和主导销售通路,而且通过通路钳制零售上游产业,分食上游产业利润。草原兴发正是在这一外部大环境下提出向下游零售终端扩张的战略,这使得公司的公众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草原兴发将全国市场划分为七个销售大区。建有30家营销分公司,并配套建设了产品配送中心。在一级城市和重点的二级市场建设了以“两园三店”(即草原兴发涮园、烧烤乐园、超市店中店、社区绿食店、休闲烤串店)为内容的营销网络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终端占领了一席之地。通过几年的运作,草原兴发终于形成一条以肉羊加工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肉羊产业链。

上一篇:亿万富翁群的诞生 下一篇:热钱过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