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06 04:44:26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在对中美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时,都指出过这样一种状况:中国的学生相对比美国的学生要勤奋刻苦,文化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但适应环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却不如美国的学生,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与美国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分低能”,而这种弊端的产生往往与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显然,新基础教育对这种“病症”开出了有效的“药方”,但全新的理念如何走进课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行为,教师如何运用学到的新基础教育知识来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和全新的师生关系呢?

一、理解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师要沟通学科教学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成长中经常出现的困惑、好奇、问题、期望、兴趣以及潜在能力等在学科设置与教学中得到体现,而不是学科教学与成长的机械割裂。所以,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说明,更需要理解。

课堂中屡见不鲜的“刁难”之问,有时问倒了教师,问不倒学生;有时问倒了学生,也问倒了教师。像这样与课文的问题每节课中总会出现几次,是疑而不答,是草草了事,还是埋怨学生不着边际?就新基础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而言,这些显然都是不可取的。理解学生的好奇心,理解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究欲,宁可推迟一下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得一一解答。西梅尔说,如果对学生的求知欲置若罔闻,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障碍。而每每解答之时,也是学生网罗的信息汇聚之时,也是课堂最活跃之时。

二、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新基础教育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学生内心世界的需要。

笔者有幸在网络教学资源中观看到了一段杭州青年教师王崧舟为学生上晚清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视频。在学生诵读了全文以后,王老师出示了“聒”一字,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理解字义。

师:谁知道“聒”是什么意思?

生:“聒”解释为声音嘈杂。

师:回答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文章下面的注释,从中知道的。

师:你真聪明!许多文章(特别是古文)中,在右上角注有标号的词语,它的注释就能在文章下面的注释栏中找到。

(同学们听了都边看书,边频频点点头。)

师:如果遇到有些文章没有词语注释怎么办?

学生纷纷举手,列举了诸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根据词语选择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的说,可以利用无声的老师――字典。有的说,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有的说,可以问同学问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

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可以通过看字形来解释词义。‘聒’左边是耳,耳朵能听到声音,右边是舌,舌头和说话有关,所以,我推想出‘聒’的意思是声音嘈杂。”

教师听了以后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并说:“汉字大多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它的意思,这种方法叫‘望字生义’。”

理解词义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聒”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注释的出处。从文中带有注释的词语开始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由此讨论出其他理解词义的方法,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总结出了五六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利于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新基础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者、听着、答者、学习者,而且是发现者、参与者、讨论者、活动的策划者、践行者、自评互评者。教师的角色也不仅仅是讲授者、问者、主导者、控制者、评价者,而是学生信息的捕捉者、发现者、接受者、听者、答者、合作者、反馈者、组织者与策划者。同时,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学生可以是教学的原始性资源、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方案性资源、研究性资源等。

观看了王老师《长相思》一课后,笔者明白了该如何去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教、互教,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在笔者看来,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落实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个体要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每次发言要尽量的予以肯定,对独特的见解加以表扬,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也许都会是他们跌倒爬起的支撑。

对于思维没有定性的学生,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选择正确观点的权利,不能总是急而催。对待他们,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包容他们,时间久了,轻松的环境和教师的宽容减轻了怯场带来的压力,更易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

三、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由度

快乐的师生互动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激活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语文课堂中,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主张六大解放,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几十年后的今天,新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传承了老一辈的教育家的思想。叶教授在对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理论做了历史概述与简评之后,提出了“新基础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实现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与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这就说明,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光盘上,笔者欣赏到了《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自由度有了更深的感悟。课上,周云燕老师让学生体会老天鹅为了救众天鹅而奋不顾身地扑打冰面的精神,教学过程如下:

师:课文把老天鹅破冰的情景写得很生动,重重地扑打冰面(课件中“重重地”变红色),同学们,我们握紧拳头表示老天鹅的翅膀,桌子就表示冰面,我们一起重重地敲打,体会有什么感觉?

生1:很疼。

生2:有麻麻的感觉。

生3:我感到了桌子也震动了。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它重重地扑打一下吗?

生:两下。

师:两下吗?

生:是无数下。

师:那老天鹅会受伤吗?

生1:会!但它是奋不顾身的。

生2:我想起了。在战斗时,为了救大家,用手托起炸药包炸碉堡,结果自己牺牲了。

师:你的意思老师明白了,老天鹅就像那样,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大家。(板书:奋不顾身。)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师引读。)

师:此时此刻,众天鹅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它们被老天鹅的行为所“感动”,也加入了破冰的行列。这样的场面,怎么来读呢?

(自读,指名读,齐读。)

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高潮,师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和学习。在课上,那个学生所回答的有关的事迹,必定是教师在备课时所没预料到的,并且这个学生的回答激情很高。看似与本课无关的回答在继续,然而周老师没有打断他的回答,静下心来倾听,让他把的事迹完完整整地说完,并寻找内在的相同或相似点,最后加以归纳,得出了都是“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样做,既没有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让教学得以继续,确实是教师的高明之处。正如周老师自己所说:“课堂是动态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念,要懂得倾听学生,要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合理性。”

新基础教育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反对教师替代的繁琐分析。同时又注重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总结,从而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朗读的情境,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事实,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语文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四、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要克服“高分低能”的弊端,从小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经历情感体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叶教授从理论与实践上重建了课堂教学的过程逻辑。通过“五还”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五还就是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结构)、提问权和评议权。

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有计划地在语文课堂组织学生合作性的讨论,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取长补短。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做,也使得原先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得不开口说话,为他们创设一个与人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他们不会游离,群体给了一种牵系心理的依靠,从这一角度出发,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五、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培养有道德的学生

每每谈及教育问题,我们总是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挂在嘴边。这里的“教育”当然包括“德育”。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总是那么轻易地把语文课堂和德育教育分割开来。其实,课堂就是社会,每篇教材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范本。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加强课前设计的研究力度;上课时学会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不管是素质教育呼唤的“教书育人”,还是新基础教育提倡的“多项素质的和谐发展”,语文课堂中增进学生是非观念的形成,揭示做人的道理,无疑是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课堂中设置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设身处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是非观,让学生按照集体要求来约束自己。走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之路,是新基础教育中学生应享的权利。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简单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完成过程。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生命发展,要让课堂本身也充满生命活力。

上一篇:到塞浦路斯娶老婆 下一篇:女人绕不过做饭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