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管理的必修课

时间:2022-10-06 03:46:24

银行业绩管理的必修课

当前,通过经济资本的配置和预算对银行资产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已经被视为全球先进银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在2007年将成为现实,来自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也集中到了一点――迅速建立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业绩管理体系。这也是迄今为止银行业绩管理体系的最高阶段。

专业风险管理趋势

作为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业绩管理体系的上一阶段,盈利约束下的业绩管理模式相对于早期不计成本只注重市场拓展的规模约束下的业绩管理模式来说,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仅有盈利约束的业绩管理是不够的,其最大问题是只顾将损益表上最后一行的账面会计利润尽量做大,而实际上公司的价值并不直接取决于会计利润的大小,这是因为后者没有将所有内在且必然的风险考虑进去。

众所周知,金融资产在银行的资产分布上一般都占到了97%左右,而金融资产的收益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多可抗力或不可抗力的风险,包括运营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正因为此,“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这一说法并不为过。在全球金融发展史上,无数触目惊心的大案已经证明,银行不关注风险就等于自杀。

尽管风险几乎是伴随银行业务与生俱来的经营资源,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银行和监管方都一直努力搞清楚如何去量化风险;如何在不同专业领域和不同业务部门之间比较风险高低;如何合理地在全行配置风险资源;如何准确地在风险调整后体现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国外领先银行在业绩管理体系中引入了经济资本这个概念,才使银行对风险的管理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因为经济资本提供了一套可将风险量化管理的体系,从而创立了资本约束下的银行管理体系。

美洲银行是创建这套体系的先锋。该银行从1993年开始设计、实施了一套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银行业绩评价体系,迄今为止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并仍在继续完善之中。将经济资本概念引入银行业绩管理的导火索,是银行日趋复杂的对各专业化部门进行集团式统一管理的需要。那时,银行在经营上开始出现一个显著特点,即内部分工越来越专业。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些专业化的纵向管理线日趋成为一个个具有相对自主经营权的部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求金融产品设计和金融服务都要追求个性最大化,即尽可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深度贴身服务。于是,按不同产品线或按不同客户群而建立的事业部、专业化下属机构开始在国外银行出现。如按产品线逐渐形成的财富管理中心或信用卡中心,按客户群划分形成的零售银行或批发银行。

其次,银行在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须综合考虑另外三个方面:一是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品牌性的服务质量;二是对不同产品、不同部门的成本分别做出计算,而且成本要在保证目标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三是要围绕总行经营目标在全行范围内科学地配置各种资源,如资金、人力、品牌和风险等资源。

迈向新型业绩管理

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新型的银行组织结构,仅靠ROA、ROE来进行业绩评价的上一代银行管理体系将很难兼顾以上几方面目标。换句话说,在各部门相对独立自主经营的情况下,集约化的账面会计考核都不容易,集约化风险管理就更难了。这是因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部门所面对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有的部门更多面对的是信贷风险;有的部门主要面临市场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还有的部门可能并不需要公司的资本来支撑运行,但它却存在着经营风险。而且,各部门之间还会争资源。银行高层怎么调配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基于对各个部门、各个产品线风险的评估和定价。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管理体系在美洲银行应运而生。在这个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经济资本。银行的经济资本并非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才标志着银行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因此,有效控制银行总体风险增长的前提,首先就是要以资本来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从而控制经济资本的增长。

在理解经济资本时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它既是银行为弥补风险应该保有的资本,也是银行业务因存在风险而自发产生的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些静态的存在都不是经济资本的核心,其核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即它可将量化了的风险和收益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新的业绩管理平台。

当美洲银行建立起这个平台后,他们发现,经济资本能真正反映出每一个部门具体占用公司资源的数量,使得美洲银行得以在风险不同、风险定价也不同的业务部门或经营部门之间进行横向对比,也使得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之间调配有限资源具有了现实可操作性。

事实证明,在金融产品大爆炸时代来临后,在美洲银行和许多大银行都出现了两个新现象:一是更加个性化的产品组合与资产组合模式多到几乎让人眼花缭乱,随之而来的风险量化难度之大也达到了极致;二是银行总部在下放独立经营权的同时却加强了对风险的集约化监管,这种监管不仅深入到纵向的每个专业领域、每个下辖法人机构,甚至要统览横向的每个产品和每个客户。

如此苛刻的监管体系,在引入资本约束下的业绩管理概念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美洲银行率先建立了这套拥有全面平衡风险和收益功能的最先进的体系,让自己在资产组合与管理上一直处于全球领先银行的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体系后来不仅仅用于银行业绩管理,而是很快扩展为美洲银行的战略决策平台、资源配置平台和风险管理平台。

可喜的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前夜,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建立资本约束下的业绩管理平台。尽管这可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它将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必修课,一条必经之路。

上一篇:国家正式《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下一篇:三天打鱼尽可两天“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