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初探

时间:2022-10-06 03:12:24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初探

摘要:随着高校的招生数量扩大化,高校的辅导员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现有的高校辅导队伍中,却存在着许多诸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辅导员工作强度与薪酬不成正比、晋升机会缺乏、工作未受足够重视等。高职院校更是如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学生数也同步上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失败或成绩偏低等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其管理难度大。因此对辅导员的需求和要求都有新的定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需求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ut in the current college counseling team, but there are many such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phenomenon.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counselors' work intensity and pay is not proportional, the chance of promotion, lack of work is not enoug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ven more so,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l over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has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mostly fail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r performance is low, relatively low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is big. So the counselor needs and requirements are new defini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demand

中图分类号:G2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职院校师资及生源状况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职业高中(中专)部分来自己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还有很大一部分高职仍旧招收五年大专生,也就是初中毕业生;按照目前的录取次序,整体录取工作排所有高等院校之后,这无疑使生源质量长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进入高职的学生大多是在中、高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普通高校机会的差生。而在当前生源紧张而高等院校又如此泛滥的情况下,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得不放大招生范围,放宽招生政策,当然就不可能兼顾生源质量问题。高职学生入学后不管是五年制或是三年制,尽管在年龄上他们有着差距,或是在认可度上与普通大学有区别,但在社会上,他们也是公认的大学生。但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工作招聘等场合,这类学生通常会要受到与变通大学生不相的待见。

2.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需求现状

2.1学生数量对辅导员的需求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截止全国已一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这不论是学生数量还是学校数量,都占据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几十所类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湖南省内就是将近四十几所高职高专,这些学校数量远超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这些学校聚集了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低等差生;因此,从数量上讲,需要大量的辅导老师。

2.2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对辅导员的需求

当前大学学生绝大多数为90后,许多人头脑中充满着好奇心和无限梦幻,喜追时代潮流、追星,其思想易被社会舆论左右,从众心理很强,立场缺少坚定性。同时,这部分学生因高考失败或其他原因又有较强的失落感与自卑感。他们把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看成迫不得已,在学习上往往动力不足。,而且,在众多的高职高专学校,不但招收三年制大学专,同时还招收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是指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是指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从这两个学制来看,带五年制比带三年制更难,两个学制的学生几乎都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中最差的学生,尤其上五后制,在校学习周期长,他们总认为自己离毕业还早,对于就业压力、人生等根本不关注,年龄偏小;因此,很多学生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行为习惯差;他们的大多精力集中在学习之外,力求通过各种斜径来张显个性;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从未尝过艰辛,根本受不起挫折、磨难,缺少与困难抗争的意识;因此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里状况看,特别需要专职的辅导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2.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辅导员的需求

不论是五年制大专还是三年制大专,其学生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对于五年制而言,他们的前二年实际上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学生为未成年人,教师不但要承担教学责任,还要承担他们的一部分监护责任,实际上他们的教育还只能算是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依靠他人管理和他人关爱,后者则注意自我管理。但很多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并存已是目前的一种倾向,因此通常采取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考核标准也基本相同,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他们实际上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不很差,因此更需要专职辅导老师进行管理。

3.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

3.1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辅导员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专门人才。他们的管理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高校学生的素质层次。但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聘任选择上基本是就地取材,挑选本系的或从本专业领域内招聘。虽然这些人有专业优势,但缺少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培训,对学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丰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主要还是学生的思政工作,一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过渡,二是相对没有普通高校学习、生活的氛围和环境。而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任辅导员中,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等特别少,许多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经验,而是通过其他方式直接进入辅导员待业,其专业性不强。

3.2工作缺位严重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弱化是指他们经过长期工作后,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退化;一名辅导员至少要面对200甚至多达300、400名学生。这些学生们的一切事务基本上都要经由辅导员来处理。辅导员每天都忙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务,长期疲于奔命,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使工作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和没有任何上进的恶性循环之中。不仅没有时间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方面获得自我提高,更没有时间外地进修学习。致使其形成满足现状的安逸思想,职业水平越来越低,工作能力缺位。

3.3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职责不清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体系主要实行的是院、系两级条块管理,有些高职院校将一些系自称为学院,比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技学院),但是却难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使得辅导员处于学院管理结构的最底层,接受多重行政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院系任何行政机关和部门几乎都可以指挥辅导员,造成他们工作多且杂,事无巨细,成了名义上教师,事实上的“保姆”、“警察”和“消防员”,无数非本职工作也被摧到他们身上。这些职责不清的问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构建。

4.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模式探析

4.1明析职责,强化职业定位

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作为战略支撑;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特殊队伍,其工作能力培养模式考量首先应从招聘做起;就是说辅导员的选聘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其被聘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包括他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潜能,尽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进行挑选,坚持业务、作风、纪律三大标准;划清其工作职责,使他们的工作更专业化,职责更明确。让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提高和自身能力。在职业定位上更需转变辅导员将其工作当成临时过渡的观念。

4.2加强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学生工作领域大大拓宽了,除单纯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心里辅导、助学管理、课外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等都涉及。辅导员需要应用多这就对辅导员的知识要求更加广而多,加强培训也就成了促进辅导员工作能力进化的有效途径。相关部门应建立成套的辅导员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定期安排其在职进修培训。为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提供有利平台。

4.3完善管理体制

辅导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职院校多层管理体系之中,事务繁琐,职责分工分不明,又极不具归宿感和成就感。所以,高职院校应对辅导员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即由学校某个部门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而不是任何部门均可管理和发号施令。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定位为标准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设定辅导员职责,出台对应工作配套文件,从而保证其能够专心工作。

4.4健全激励体制

高职院校需健全辅导员激励体制,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的工作具有成就感,从而提升工作能力。第一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理想化教育,提高自我认识和领悟,激发动力来源,形成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责任心。第二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形成与其工作相匹配的评价、考核、晋升机制,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9

[2]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杌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预报,2006.2

[3]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2

上一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要点探讨 下一篇:探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