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社会健康心态研究

时间:2022-10-06 02:12:42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社会健康心态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领域,学生在校期间的心态是否和谐健康,直接关系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理解和认识,也影响了将来他们步入社会后对社会健康心态的正确引导问题。所以,大学生的使命不仅仅是学习社会健康心态,而是应该成为社会健康心态的引领者与风向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健康心态;引领者;高职院校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这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培育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成为社会健康心态的引领者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所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学生社会健康心态中的作用

现在社会心态研究逐步进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务实包容的社会心态已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良好社会心态中的认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学生认识活动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使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而当前出现各种负面社会心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合理社会现象的存在,二是学生的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社会认知上的问题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尤其是面临比较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应当从大局出发认清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主动将各种消极情绪、急躁心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性、务实、包容的态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健康心态中的疏导作用。社会心态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社会的态度与社会系统的和谐稳定。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利益关系复杂、新旧观念冲突等诱发了一系列负面社会心态,这些负面社会心态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容易导致各种不满情绪引发社会心态危机,甚至引起社会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参与疏导不良社会心态,引导学生认清危机、直面危机,使不良社会心态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并在学校正确的引导下成为未来社会健康心态的引领者与风向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

当下,在社会心态越来越开放多元、主动积极的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出现了一些浮躁、炒作、炫富、冷漠等“不理性”、“不平和”的复杂化趋势,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偏差。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 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结果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学生中盛行。因此才有一些学生喊出:“嫁个有钱人,至少奋斗20年”、“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使得很多学生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不能安心学习。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2、高职学生弱势心理的影响。首先,贫富差距让一部分大学生深感弱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向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转变,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这种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的现实也投射到在校学生当中,有的一个月生活费几千元,有的连吃饭都成问题。有的同学穿名牌、用名牌(手机、电脑等等),有的同学则望尘莫及。马克思曾经讲过:当大家都住在茅舍样的小房子里的时候,谁也没有感到有什么不满,但是一旦在小房子旁耸立起一座宫殿,所有小房子里的居住者就会感到不舒适、不满和被人轻视。也就是说,贫富反差也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强烈地被弱势化的感觉。其次,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高职学生普遍有弱势化的感觉。过去,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今天,大学生中有些人拥挤在大城市就业市场上竞争,能找到两、三千元一个月的工作就很不容易,这让学生们深感弱势;甚至还有一些毕业找不到工作而待业的学生,他们被迫啃老,而媒体负面报道不断,社会对他们的谴责不断,更让部分学生倍感弱势;同时,物价上涨、动辄几百万元的房价,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让学生人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

3、社会诚信缺失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心理影响。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还有形形的各种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甚至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社会现象的泛滥,让原本诚信的学生信用面临严峻的危机考验。也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提供了反面教材,影响了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健康心态的培养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课程,是将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等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重要载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引入人文、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推广电化教育的手段,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开展旨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调适各种心态、促进心态和谐的重要作用。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哪个社会层面,个体间的不平衡常常是导致心理失衡和不良心态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倡导一种个体关怀,关注并有效地改变,尤其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如贫困生的现实处境。因此必须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同时,在高职院校普及心理健康课的覆盖区,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色,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人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扩大人文素质的培育阵地。其次还要寓教于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还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优化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法制教育等措施积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小结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学生健康的社会心态,培育出一批批合格的和谐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我们把每一届学生用心去培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丰满与完善,成为社会健康心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成为社会健康心态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曹勃亚.时事报告(大学生版)[J].2012-01-10(52).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12(36).

[3]赵静.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社会心态培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北京:2012-01-04(246-247).

[4]彭文英.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思想教育研究,重庆:2012 -01 -18(51-53).

[5]夏学銮.当前中国人的八种不良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1-07-12(58).

上一篇:园林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术探讨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