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德育效果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06 01:08:51

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德育效果的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德育在我国的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中等专业(以下简称“中专”)教育作为我国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在各方面都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中专是开展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体育素质的最好阶段。本文着重对提高中专学校德育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专院校;德育;途径;方法

提高中专院校德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拥有科学良好的德育方法,目前,在我国的中专院校中,对德育重视程度低,投入较小,学院将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上,导致中专院校中的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中专院校的德育也是做做表面文章,缺乏实际的教育效果,亟须改进。

目前,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低、投资较小是摆在中专院校面前的主要现实情况,很多中专院校对德育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层面,中专院校的教育者们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便于在中专毕业之后可以有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这种想法充分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为教育目标,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天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拥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所以,中专院校必须将德育的重视程度提上来,让学生和老师都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最终提高中专院校的德育效果。

2.以中专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开展德育

一方面,中专生的年龄一般都保持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从心理学上讲属于“青春盲动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认为自己长大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应该独立了,可事实上却不是那样,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对很多是非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自控能力也相对的薄弱。鉴于这样的心理特征,中专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德育力度,通过一定的德育教学手段,引导中专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其实还没有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另一方面,应该将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为目的开展德育。

3.针对中专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征,积极开展德育

以互联网为例,大多数年轻人对接触互联网有极大的兴趣,如果将德育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将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有很多德育方面的例子,中专学生在课外可以上到一些网站上阅读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所学所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互联网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很好地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网络为中专生德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不可否认,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思想或者行为,很容易对中专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当中专生进行网上德育学习时,必须保证阅读权威网站,以避免不健康思想对青少年成长造成危害。

4.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组成的德育体系

德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这个工程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有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表现是一个样,回了自己家呈现的又是另一个样,这就是由于德育体系不系统导致的,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德育体系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真正地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这三个要素组成的教育体系中,以学校为先锋,以家庭为后盾,以社会为战场,学校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家庭作为后盾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社会中,学生将自己接受的优良德育进行应用,并以身作则传递给更多的人,最终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通过对德育的检验,将不足的地方再反馈给学校,学校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最终会为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体系,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专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保证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我国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浅谈教师的家访策略 下一篇:浅谈网络时代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