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

时间:2022-10-06 12:46:01

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

[摘要] 急诊留观室收住的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急骤而多变等特点。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甚,对于急诊留观室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本院自2005年以来将急诊留观室进行病房化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13-01

本文讨论关于在急诊留观室实行病房化管理的一些问题,并试图解决急诊留观室与急诊患者特点相关的矛盾,总结出一套适合急诊留观患者病房化管理的体系。方法是总结5年来本院实行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急诊管理方面的一些文献进行探索。对于急诊留观患者,病房化管理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护理人员,并且对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1 改变观念,统一认识

急诊留观室患者进出频繁,往往涉及许多科室,病情多变。有些患者只在急诊室停留数小时,导致护理人员感觉与患者接触时间短,不易相互了解、沟通。应分析现状及患者需求,改变了过去被动为患者服务的观念,以创造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急诊留观室护理服务品牌,实现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是急诊绿色通道的延伸和发展[1]。实施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积极完善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工作[2]。

2 公示分级护理,严格执行病房式管理

将分级护理要求上墙,并在患者进入急诊观察室后根据其护理等级做详细介绍,让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各项要求。以便能够清楚地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监督。每30分钟对一级护理患者、病危患者巡视1次,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姓名、诊断、主要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并发症、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设立基础护理记录单,并根据需要注明护理项目、每日次数,将此单张贴于患者床头;护士在完成护理工作后要及时进行记录。护士长及时检查落实情况。此制度实行5年多来,急诊观察室没有1例因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发生。

3 培训护理人员

急诊科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州卫生局下发的病房管理质控标准,并逐项落实。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以“三基”训练为主,并进行相应考核,实现人人达标。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求掌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及典型心电图的阅读,对于留观患者要主动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能够识别危险情况。在护理工作中,突出急诊特点,及时发现危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做到忙而不乱。

4 合理安排护理力量

将急诊留观室20张床位分成前后2组,每组1名护理小组长,由资深护士担任,同时配备年资较低的护士为辅助护士,固定人员。每日七时左右增加1名早班护士,既可帮助夜班护士,又能保证日间护士人手充足,以做好基础护理。而根据急诊留观室晚上患者多在前半夜出现的特点,在15∶00~19∶00增加1名护士,以应付突发性工作,以适应急诊留观室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多变的特点。

5 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

根据急诊留观室的特点,设置了病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具体包括饮食治疗、服药指导、防止并发症指导、心理护理等,并根据不同疾病做好针对性的宣教。例如: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障碍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指导,骨折患者的早期预防褥疮指导等。对入院的新患者,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均规定当班内做好宣教,护理小组长带领本组人员每天每病房至少对2例患者做宣教,并在健康宣教表上做记录。护士长根据记录内容对宣教的实施情况每天进行考核。反馈患者信息,对宣教效果做评价和指导[3]。

6 严格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往往会作为法律的依据和审核的证据[4]。由于急诊留观室收住的患者病情往往千变万化,对于此类患者记录应更认真、全面,以能够体现量化指标,反映出患者具体的病情变化。对于一级护理每班至少记录1次,二级护理每3天记录1次,三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有病情变化及进行特殊治疗和检查、使用特殊药物时及时记录。

7 考核管理

按照吉林省病房管理质控要求对特、一级护理患者的各项记录,各种急救物品的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病房管理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护理部每个月抽查考核,由急诊科护士长每个月对各项指标考核1次,护士长应该每天考核。

5年多来,急诊留观室实施病房化管理,患者的满意率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未发生投诉和护理纠纷。所有考核均按州病房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全部达标。

[参考文献]

[1]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患者特点强化急诊特色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 28.

[2]苏兰若.浅谈护理管理者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1-2.

[3]孟新科,赵中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9,(10):29.

[4]郑水利.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后的内部审核[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25.

[5]祝丽红.急诊留观患者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书写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8):134.

[6]钱远宇,孟庆义,黄先勇,等.急诊科感染患者临床高危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83.

(收稿日期:2010-09-03)

上一篇:靳三针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37例观察 下一篇:老年胆道疾病围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