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道疾病围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4 12:46:03

老年胆道疾病围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疾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患胆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及其他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全面的护理,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老年;胆道疾病;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11-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患者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治疗和护理难度大。本院2010年1~7月共收治了28例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2~87岁,平均74.5岁。其中,合并心脏病13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例。合并1种并发症16例,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9例。

1.2 手术方式

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8例,行剖腹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行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切除胆囊造瘘术2例。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1例,9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血压明显高于术前控制水平,1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术后第2天出现心律失常。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术前检查

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老年患者往往并存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入院后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饮食营养状况、病史等,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全身情况。在尽可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严格掌握心肝肺肾血液系统等各脏器的功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对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配合好医生进行对症治疗,严格控制好血糖、血压水平,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3.1.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入院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主要原因有:①对环境的陌生不能适应角色的改变。②对疾病的知识不了解,对手术缺乏信心。③担心手术治疗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负担。④担心疾病会导致死亡,从而产生忧虑和恐惧感[1]。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语速要慢,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床位、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方式和过程、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求,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多关心老人,多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感到安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能够以最佳的心态来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3.1.3 术前其他准备

术前要做好皮肤护理,有文献报道:术前3 h备皮效果最好,感染率仅为0.8%[2],注意脐部的清洁。有吸烟者劝其戒烟,告知其目的和重要性。术前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床上排尿等。术晨根据病情需要留置胃管、导尿管等。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①患者术后麻醉未平稳前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待麻醉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使用,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检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及心电图变化。②做好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各引流管应做好标识,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在翻身起床活动时尤要注意。指导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低于腹壁切口,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捏引流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出的量、颜色和性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2.2 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因此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3]。由于老年人皮肤薄,皮下毛细血管减少,影响营养供给,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因此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鼓励床上活动,对于活动不便的老年人,应给予定时的翻身,按摩肩胛部、骶尾部,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适宜,注意保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量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样亦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注意老年人活动时应有家属或护士陪伴左右,注意安全。

3.2.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3.1切口并发症 主要有切口感染和裂开、切口脂肪液化,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应激力均较差,营养吸收功能差,容易营养不良,其术后身体衰弱,血糖异常,咳嗽时皮肤张力加大,有的老年人又因肥胖等原因可致切口感染、裂开或脂肪液化。因此术后要加强观察切口的情况,若渗出较多及时给予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静脉高营养疗法,指导咳嗽时用双手固定腹壁切口,减轻张力。本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均治愈,无切口裂开发生。

3.2.3.2 肺部感染 肺部问题是老年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肺组织弹性差,顺应性低及肺功能减退,术后因害怕咳嗽带来的疼痛,因此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对于合并慢性气管炎者更易发生。护士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咳痰,咳嗽时双手固定切口,以减轻疼痛,教会有效咳痰的方法[4]: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深吸一口气,关闭声门,之后腹部肌肉收缩,胸腔内压力增高,声门突然开放,产生急迫的爆发性呼气,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适当地给予雾化吸入,低流量持续吸氧,定时测量体温,早期下床活动。本组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体温最高时达39℃,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后治愈。3.2.3.3 高血压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由于老年人对手术的刺激和耐受力降低,心功能的减退,术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心电图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心悸症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于血压明显高于术前控制者给予硝苯地平10 mg舌下含化,仍不能控制者给予硝苯地平10 mg和卡托普利25 mg同时舌下含化。出现心律失常时邀请心内科会诊,给予强心药物应用。本组出现血压过高和心律失常者均能做到及时地观察及时的处理,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

3.2.3.4 胆漏的观察与护理 胆漏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为0.5%~2.4%[5]。有报道[6]:患者因素是导致T管拔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年龄因素、营养因素、合并慢性病等。因老年人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并存疾病多,这些自身因素的存在,术后易形成胆漏。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适当延长拔管的时间,拔管前一定要夹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有无寒颤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本组患者无胆漏发生。

3.3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心理问题主要与手术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及担心预后康复有关。护士应及时解决患者的不适,讲解疾病康复知识,随时将病情进步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门诊随访。

4小结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手术风险大,给患者自己及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应对老年患者做好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以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玲,陈杰,钟响铃.对35例老年人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59-1660.

[2]刘岩.胆囊炎胆石症病人的手术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0):536-538.

[3]陈小凤.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及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65.

[4]魏长春,刘彦彦.大量胸水不同排液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防癌杂志,2002,24(1):126.

[5]刘德辉,潘瑞芹,贾振庚.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和出血与胆囊组织学的关系[J].中华外科杂志,1990,289(9):665-667.

[6]宋建军,关洪坤,赵国忠.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的防治[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6):543-544.

(收稿日期:2010-08-27)

上一篇: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 下一篇: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悸72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