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

时间:2022-10-06 10:39:32

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 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 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规律知识主体作用

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情境创设

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另外,歌曲、古诗文、趣味故事的情境创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季风"时,可以引入《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还有在讲"中东"一节时,可以讲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读""想""做",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读"对初中生来说,可能类似于语文的阅读。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的手段,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具有很强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只要老师在备课中足够重视,指导得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想"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想今天学了什么,想用什么方法理解,多想几个为什么。初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向学生提出的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

"做"是落实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由于自身学校设备条件的弊端,无法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但是我们可以依赖于教材,或者收集相关知识报道、图片,甚至小型故事会等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