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的艺术

时间:2022-10-06 08:40:48

浅谈教学的艺术

摘要: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本文就教学的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 教学 艺术 研究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学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育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给学生不断尝试的机会,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因为最喜欢的才是最能发展的,也就是找到成功的密码。例如,我在讲“电与热”时,我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以故事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将物理课堂延伸到生活之中,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发学生兴趣。实例可以是电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服务,提供方便,例如各种电热器、电炉子、电饭煲、电褥子、电热水器、电暖气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当然,也可以是电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网上查取近期国际、国内以及本地电器火灾的事例,要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清晰的图片,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要注重课堂的艺术效果,那么就要注重艺术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艺术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设计艺术。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成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需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能力,产生多样、新奇、独特的回答。教师要重视容多纳异,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发散转化等各种方式,产生多种不同的想法,并希望能有突破常规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教材中有关的知识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用好教材中的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的动画,电影片断,新奇的演示,学生的小制作、师生讲述的有特色的某种经历等等,都可让学生处于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育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教师教学、学生反馈,教师反思、升华再教学,学生再反馈,周而复始,直至完美。教育艺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积累和完善的。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的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探究物理规律教学时,教师只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进行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规律和结论。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好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其追求的“教育境界”和讲究的“教育艺术”,因此他们才格外受到学生的热爱,他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有实效。成功的教育就是和谐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展的、最可能成功的事业,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并为之做好基本的准备。

(责编 赵建荣)

上一篇:锚链――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