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10-06 05:09:28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在社会环境复杂化背景下,存在着教学对象基础薄弱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对策:一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二是加强德育课教学客体研究,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对策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德育课教学的社会环境复杂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同时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各种社会思潮投射到校园,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2、德育课教学的对象基础薄弱化

调查表明,许多中职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带着无奈的心情进入了职校,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致使他们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认为学不学无所谓。部分学生还存在网络上那种“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交往上无礼、伦理上无情”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对正面引导、理性教学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对德育课的认识学习,更是有一种抵触情绪。同时学校师生和家长对职校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往往是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学习,轻视德育学习。有些家长也认为职校就是学点技术,找个职业,对德育学习没有什么期待。有些中职学校也出现了德育课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现象。

3、德育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不太重视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在师资配备与建设上相比较而言较匮乏。认为每一位老师基本都能胜任德育课教学,所以有些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是“半路出家”,其学术功底、教学经验较欠缺。德育课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组织能力总体上仍显不足,难以驾驭德育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欠缺,这是中职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真正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其次加强研究德育课教学客体,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中职学校要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合理配备,选聘优秀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学。中职学校虽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比较多的是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文化课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没有一个真正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轻培养”,对德育课教师培养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教师培养和提高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在职德育课教师,尤其是中青年德育课教师因其强烈的成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流失,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为提升德育课教师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的环境。

坚持立足在职教育培养为主,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德育课教师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梯队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德育课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德育课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教师队伍的合理结构,优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要帮助德育课教师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设计,结合不同类型德育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学校为德育课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制定德育课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德育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德育课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竞赛等方式提高德育课教育教学能力,鼓励优秀德育课教师在工作中敢于“冒尖”、“挑大梁”。

2、加强德育课教学客体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1)重视研究教学对象。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几年来,各中职学校降低招生门槛,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专业设置增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情况、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所教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德育课教学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多开展一些与学科有关的适合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2)研究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教学。德育课教师制定计划,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参观及社会服务,适当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加时政新闻内容的教学。德育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并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的学习。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德育课教师要及时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整节课的序幕,如果教师能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开好头,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奠定好整堂课的基调,那么就会引发学生“探究反射”,增强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精心组织课堂主体教学。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课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德育教师要重视知识更新,关注时政热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做到说理时能够博古论今,育人时能联系实际。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准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德育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要跟随时代步伐更新换代。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利用辅助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任重而道远,要适应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加强德育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探讨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扎实有效地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健.教育面临的挑战[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华国智,刘高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改革与创新,2012(03).

[3] 芮小兰,丁桂兰.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4] 甘慕仪,徐刚.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1).

[5]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意见[R].2008(12).

[6]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10).

上一篇: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民办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