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6 04:50:5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8-01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释义

在我国"学生管理"最早是一个用于教学管理的术语。主要是指学籍管理,包括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升、留、降级,休、复、退学,考勤与纪律,奖励与处分,毕业文凭发放和毕业生分配工作等等。随着学生非学术性事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学生管理"这一术语逐渐远离教学管理人员,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频繁使用的专业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于2005年2月4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的重任。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引导、规范、咨询、服务、维权、关爱的过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内容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奖惩管理、特困生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助学贷款审核、党团建设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宿舍管理、心理咨询等项内容[1]。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所指的"学生管理"就是"管理学生",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纪律管理。"管理学生"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特征和特定内涵[2]。

2.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比较分析

本文中"高职院校"指的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学制为三年制,专科学历教育层次。"本科院校"指的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四年制,本科教育层次。"模式"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查百科名片,模式(Pattern)就是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由于多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工作模式,继而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效果。

2.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分析。

实地走访了长沙市多所高职院校,例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等。从图1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矛头都指向了辅导员,实际访谈中,很多辅导员都谈及了一些感受。就是只要学生出现问题,首先要"揪"出其辅导员是谁。不是第一时间处理学生问题,而是要让其辅导员先背一背"黑锅"。本该由人事处、学生工作处(部)、各系(院)部三方管理的辅导员,变成了学生的"老妈子",学院的"万金油"。逐渐演变成事事找辅导员,人人找辅导员的现象。甚至部分辅导员表示,自己还要看门卫和宿管的脸色办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效果不佳。久而久之,极易造成辅导员日常工作复杂化,冗长化;同时也很容易造成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保姆式"管理造成辅导员在学院的地位下降;即使辅导员属于"24小时待命"状态,早晚自习加之正常工作的8小时如此之大的工作量,但相对于专任教师来说待遇较低,地位随之"低人一等"。

2.2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分析。实地走访了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与这些学校辅导员的交谈发现,他们的工作主要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关工作,很多学生管理工作是不需要辅导员亲自完成的。如图2所示,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人是以辅导员为主,扩充到班主任、校(院)学生会、团委以及系(院)分学生会、分团委学生干部的阵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这个群体,真正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也就是说辅导员在接到相关工作后,认为学生自身完全有能力完成的条件下,只负责起指导与引导作用。让学生干部带头,分配任务各司其职。实践证明,部分由学生干部负责的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不论是在过程与结果上效果良好,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3.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工作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主要由学院学生会、团委;系(院)部分学生会、分团委;各班级班委、团支部;以及各社团组织主要负责人等人员。其实细数起来,这个队伍的人数已经相当大了,而且负责的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这支队伍,那学生管理工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里就涉及到,谁来调配这支庞大队伍。根据访谈了解到,学院学生会、团委是由学生工作处(部)直接管理,学生干部是通过自愿报名,通过层层选拔而来的,这些学生可能来自各个系(院)部。

3.1校史问题。高职院校有很多是由中职院校上升而成,其管理模式守旧,落后,对待学生依旧是封闭式管理模式,或者半封闭模式,完全没有跟上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的节奏。同时由于学历层次问题,与本科院校交流较少,未能吸取到一些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干部未能发挥很大作用,而且会刺激普通学生更加反抗现有的模式。这是历史原因,也是生源原因造成的。

3.2生源问题。由于学历层次问题,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的文化成绩相对本科较低,甚至有一部分是没有通过高考直接单招进校的。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生源地更加集中,90%来自湖南省内。还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本科较复杂,一般来自山村、农村较多,父母离异或者单亲较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较多,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等。所以,即使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不是很强。

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规范化建议

4.1加强与本科院校的交流学习。

4.2领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4.3开展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培训班。

参考文献:

[1]林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6.

[2]郑晓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4.

上一篇: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研... 下一篇: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