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技巧

时间:2022-10-06 04:17:46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技巧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灵活巧妙地运用评价。在评价中要消除“位差”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教学评价的有效前提;更应把握时机,抓住“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对程度不同的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终将会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导,采用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和谐评价; 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9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评价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灵活巧妙地运用评价,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评价氛围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教学评价有效的提前。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上、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而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出现不真实的评价,为了能更好地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做到:

(一)逐步淡化心理定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根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势必形成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相应较为戒备,表现为不安或紧张,不太大胆,发言大多是试探性的询问。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讲“理”和“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时要针对个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因而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表扬的语言方式,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评价语言要准确,要富有个性化。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评价者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评价,有的平和亲切,有的循循善诱,有的风趣幽默等。

二、把握激励时机,适时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结果,有时会起到反作用。由于小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可信可依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浓密之时。

(一)及时评价,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教学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表扬性评价,也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心灵沟通。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有利用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有利于所有学生全心投入,尽情发挥,获得更好发展。

(二)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评判,而是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随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就把评价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多角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的激励,更好的是教师的激励,特别是学习后进生更渴望激励评价。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和表扬,他的能力发挥是没有受到情况下的3-4倍,有的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让学生找到自尊,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充满关爱的激励中体验成功,得到快乐,积极、持久的激情,勇于乐于进取。同学和老师都要本着智能多元论去从多个角度激励、表扬评价学生,这样就会在看待别人时都能找到许多闪亮点,使课堂教学评价在尊重、欣赏、发现、激励、和谐、主动和欢快中进行。

四、以学生为本,采用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生生交往过程。但是,长期以来,在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是权威,知识的价值取向于教学,而缺乏交往和沟通,从而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以往采用最多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发言机会很少,更谈不上去评价其他同学,去评价老师。布鲁纳曾说:“教学是带有临时性的,因为即定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或解题人深知‘自力更生’……”就是说,评价要从外部转化到内部,以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老师也应当以朋友的平等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评价。最终将会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趋于主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我们身为教师一定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充分的发挥评价的魅力,灵活巧妙地运用评价,让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坚信我们的数学教育会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的情景教学刍议 下一篇: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