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3:13:14

浅谈后浇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本文围绕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应明确和注意的问题进行阐释,以更好地控制工程裂缝。

关键字: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后浇带定义及分类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带。

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差异或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

2.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2.2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3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2.4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5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后浇带设计要求

3.1、施工后浇带的位置

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 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 . 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降量。

3 . 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3.2、后浇带宽度

后浇带宽度与板、墙厚度有关。现行GB50108-2001规定“后浇带的宽度宜为700mm~1000mm”。具体宽度应由设计者根据工程情况和部位及现场情况,本着宜窄不宜宽的原则确定。通常设计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

3.3、后浇带形式

后浇带形式是指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通常采用的有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V形缝等四种形式。具体使用哪种形式,由设计者根据后浇带位置、墙板厚度、防水要求等工程具体情况选定,并绘制施工详图。

3.4、后浇带钢筋处理

后浇带处钢筋是断开还是贯通,应由设计者根据后浇带类型和设置目的而定。对沉降用后浇带,钢筋应贯通,不断开;对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贯通。

在后浇带处钢筋贯通,不断开,则两侧混凝土收缩受到制约,钢筋产生拉应力,后浇带处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后浇带处钢筋断开,则可释放应力,但钢筋断开后如何连接,如果采用搭接,接头钢筋数应小于25%;如果采用焊接,接头钢筋数不应大于50%,均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3.5、后浇带防水措施。

后浇带位于地下应有防水构造措施,除做好整体工程防水之外,还应该做好后浇带接缝处防水,以防渗漏。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工缝中部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或在遇水面贴外贴式止水带。当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保证防水构造措施施工质量。

4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4.1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4.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于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3.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4.3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1.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冼(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

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4.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4.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1.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不少于28d。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李丽萍,银永明.后浇带对结构的影响及其施工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6):49-50.

[5] 蔡兰玉.关于后浇带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9):147-148.

上一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问题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土建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