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领“熟识孩子团体”唱好新生入园之歌

时间:2022-10-06 02:44:59

摘 要:每年的9月,迎接新生入园就像是师生同唱一首歌。唱准了调,就拉开了新一轮教育工作的新乐章。但每年也总会碰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就是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新生入园问题。而一些入园前就熟识的孩子,更是新乐章中活跃的小音符。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小音符”,成了唱好新生入园序曲的关键。其实,不管利弊如何,教师都应该辨证统一地看待这个问题。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利”,尽可能地扭转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弊”,将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弊”转化成“利”。首先,要充分发挥熟识孩子团体的优势,进行优势的扩大利用。同时,要多鼓励熟识团体中的孩子交新朋友,做好问题的防微杜渐。另外,要做好家长解说工作,向家长客观地分析熟识孩子放在一起的利弊,再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唱好新生入园的序曲。

关键词:新生入园;熟识孩子团体;优势

随着家长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就近入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小班三十多个孩子中,入园前就彼此熟识的占了多数。所谓熟识孩子,就是两三个孩子相互认识,有的是亲戚关系,有的从小一起玩大,还有的居住在一个小区里。新生报名时,家长总要托关系把孩子分在同一个班。家长们想为孩子在陌生环境里找到一个伴,相互有个照应,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常常可以看到两三个人结成的小团体常常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活动中,小团体成员一定要挨着自己的小伙伴,经常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游戏时,他们会同时攻击旁边的小朋友。教师试图引导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他们却很排斥其他的同伴,总和自己熟识的伙伴黏在一起。

要不要分开熟识孩子结成的团体?又如何和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成了我们现在处理新生入园问题中的普遍现象。

【分析】

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有利也有弊。就像新生入园熟识孩子的问题,利是可以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弊是这些孩子结团、结块,影响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

首先,当陌生孩子还在因为跟家长的分别而流泪、哭闹的时候,这些熟识孩子早已“拜拜”了家长,结伴去玩教师准备好的玩具了。那些陌生孩子中焦虑不怎么严重的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玩什么?我也要去看看。”自然而然地就分散了陌生孩子的焦虑。

其次,熟识孩子之间经常会模仿同伴做的事情,对老师提的一些要求,如:喝水吧、吃饭咯、把玩具宝宝送回家,等等,只要有一个孩子响应了老师的要求,其他孩子也会马上效仿,给老师组织生活活动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甚至,熟识孩子还会结伴去安慰那些默默流泪或是哭闹不厉害的孩子,“别哭了,玩一会儿妈妈就会来的。”“妈妈上班,宝宝上学。”“哭了,妈妈不喜欢的。”“乖一点,妈妈会第一个来接宝宝的。”这些大人哄孩子的语言都会从他们的口中自然地流出来,还会有模有样地问老师要餐巾纸给他们擦眼泪。其实这样也是一定程度上协助了我们保教人员,帮助陌生孩子分散入园焦虑。

另外,熟识孩子的家长之间也联系较多,他们会在一起交流孩子的情况,捕捉幼儿园的信息,给教师的家长工作在入园初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家长园地里的通知,熟识孩子也经常会在一起玩,家长之间就会在一起边等待边交流,就会知道今天门口有什么通知,明天要带什么东西。其他家长也会听到,以后就引起注意了。不光是像这样的模仿带东西,还有一些,比如:表扬了某某,自己家长没看到,别的家长看到了,也会相互通知、相互转告。熟识孩子家长的作用就是带动其他家长尽早地融入我们的班集体当中来。

当然,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本文一开头提到的那些,还有诸如:起带头的坏榜样作用;当发生矛盾有了攻击时,熟识孩子之间往往会相互帮忙,扩大事态的严重性;有小朋友在园表现不好时,熟识孩子会结伴向家长告状,弄得该幼儿家长在其他家长面前狼狈不堪。熟识孩子的家长之间也会互相协助,同时又暗中较劲。谁家孩子吃了亏,那是一呼就应,马上就有人出来伸张正义了;而谁家孩子受到了表扬,得到了小红花,谁没得到的话,回家肯定要求自己的孩子明天怎么也得得一个回来;而且如果最近班级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也是消息在这个家长群体中传得特别快,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建议】

其实不管利弊如何,我们应该辨证统一地看待这个问题。而我个人觉得熟识孩子放在一起利大于弊,而且这样的情况已非常普遍,不是我们可以避免掉的。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在小区的配套设施内,不是故意安排也会遇到熟识孩子在一个班的情况。如果你的班集体中已有这么一批孩子,那我们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利”,尽可能地扭转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弊”,如果能将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弊”转化成“利”,那就更好了。

1.优势的扩大利用

充分发挥熟识孩子团体的优势。其实熟识孩子团体不光出现在一个班级里,还有同一年级里其他班的孩子也有和自己班里孩子认识的小朋友,形成了“年级中的熟识孩子团体”,更有一个幼儿园“跨年级的熟识孩子团体”。所以,除了可以开展班级里的“熟”带“生”活动,还可以开展年级里的“熟”带“生”,更可以开展园内跨年级的“老”带“新”活动,多种形式来帮助陌生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

充分发挥熟识家长团体的优势。尽可能地将班里所有的家长都变成熟识家长团体,拧成一股绳。因为我们都知道家长的协助,会使我们的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在入园前、报到时或是开学初期,举办“新生家长见面会”,将大家组织起来面对面进行简单交流,大家相互认识一下,消除家长之间的陌生感。还可以建立QQ群,密切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或是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校园网站”“班级博客”,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动态及班级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等。

2.问题的防微杜渐

多鼓励熟识团体中的孩子交新朋友。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交往;另一方面,建议家长也鼓励自己的孩子交一些新朋友,鼓励他们一起玩。

多激励熟识团体中的孩子之间的良性竞争。我们可以以这些小团体为单位,激励他们向班里的“好人好事”的典型学习。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形成积极的良性竞争氛围。

必要时教师及时地介入熟识团体,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他们暂时隔离开来。如果引起孩子较大的情绪反弹,我们可以跟他讲好“表现好了再把原来的好朋友调回来。”这么做的同时,也要向家长做好解说工作,客观地陈述事实,讲讲这么做的必要性,注意尽量不要用告状的语气来说,不要让家长觉得“是我们的孩子很不好,所以老师要换座位了。”孩子一有进步表现,也要马上向家长报喜,让家长觉得“老师还是关注我们的孩子的。”也可以将好朋友调回来,实现对孩子的承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生报名时,家长提出这样的要求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向家长分析熟识孩子放在一起的利弊,客观地向家长解说,肯定熟识孩子在一起的好,也要阐述熟识孩子在一起的不好,让家长作为参考,然后再做决定。

让我们都来正确处理班集体中“熟识孩子在一起”的问题,协调好这些活跃的“小音符”,唱好新生入园的序曲。

参考文献:

[1]希拉・里德尔.儿童行为管理.刘晶波,译.南师大出版社,2009-11.

[2]希拉・里德尔.支持特殊需要.刘晶波,译.南师大出版社,2009-12.

[3]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南师大出版社,2009-08.

上一篇:初中化学习题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如何应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