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时间:2022-10-06 02:27:13

以“本”为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摘要】课程改革已在轰轰烈烈普及,无论从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独角戏”成为了“学生为主”、“课本为本”的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方式,在为提高学生素养而努力。本文重点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法的话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多种方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字”为点,发散思维学词句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进行学习,就是将小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只有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好奇心理,新奇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很早以前就有人细致研究过笔者这种学习方法,但是大多都是规范性的研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关小学生识字教学的传授方法,在此举例说明:

老师:指着生字“妻”问“你会用这个字组词吗?”

学生甲:夫妻、妻子。

老师:谁是谁的妻子呢?

学生甲:妈妈是爸爸的妻子。

学生乙:婶婶是叔叔的妻子。

学生丙:外婆是外公的妻子。

老师:你觉得谁是谁怎么样的妻子呢?为什么呢?

学生甲:妈妈是爸爸的好妻子,因为妈妈每天都给爸爸倒茶喝。

学生乙:伯母是伯父的善良的妻子,因为当伯父生病的时候,她整天细心的照顾伯父。

学生丙:婶婶是叔叔的坏妻子,因为她很懒,还经常和我叔叔吵架。

老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那你还知道妻子又叫什么吗?

学生甲:太太

学生乙:夫人

学生丙:老婆大人

(全班大笑)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老师并不需要去灌输学生“妻子”的含义,经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回答,大家自然可以弄清楚某些词汇的含义,甚至可以自主地造句,并区分美、丑、善、恶。当然,“妻”字怎么写,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还需要老师去引导性地教授,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二、以“景”为本,激活思维练习作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限于课本,我们还要善用课本“以本为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三亚落日》,当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落日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思维:面对如此美景,心里在想些什么?把它写下来。然后想一想,在生活中或者电视中,你看到过哪些美景,能不能通过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让同学们一起欣赏。这样在“落日”美景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有路可循,有话可说。

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沉醉于诗歌的意境之中,相应地播放一些与之相应的古典名曲来。比如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时,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可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乐曲,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倾听,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充满思乡愁绪的朗诵和曲调婉转的古曲。情、景、境融合一体,很容易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欲,这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小诗改写成一篇现景文。分析学生的习作,他们不仅写出了景色美,并加入了作者的心情和自己的心境。诗人的那份惆怅、孤寂感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以文本为线索练习写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以“偶发”为契机,将错就错学知识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于忽视学生的反应,一定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举一个例子:在给小学生上作文课关于读后感的写法时,班上一位女生突然大叫:“有虫子!有虫子!”原来是因为有一只壁虎在这位女生的书本上,老师见到这种情况,想上前抓又不敢抓,就后退了两步。这时有位男生站了起来抓起壁虎把它拿到教室外面。虽然壁虎被拿了出去,但是整个课堂现在闹哄哄的。这时老师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刚才的场面,几分钟后,学生纷纷站起来读自己的习作,有的学生描写镇定、勇敢的那位男生;有的学生描写恐惧、惊惶失措的女生;有的学生描写既想上前又害怕、焦急的老师;还有的学生描写全班的场面。老师在这里运用实际的课堂资源教学“将错就错”由原来读后感教学,灵活变为声面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描写”被学生完全掌握,这要比专门的规范讲解在学生心中的记忆要牢的多。

四、以“媒体”为渠道,培养多方能力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可以同时呈现全方位影、音、画等内容,以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方式传输文章信息,增强课堂上教学的信息量,这样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将图片和动画相结合,声情并茂,视听结合,从而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需要。例如学习《莫高窟》时,我制作的教学网站,不仅容纳了课文内容,还融合进来了“彩塑”、“壁画”等相关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自由浏览网站,选择自己的兴趣学习欣赏,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探究思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更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与痛失文物的惋惜!学习能力、课外知识、国家荣誉感在这一课得以升华!

总而言之,创新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思想,积极开拓进取,采用灵活的教法,才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求知欲,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也就达到了创新语文教学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冬仙.自主探究,主动发展[J].教学月刊,2002(5).

[2]曾荣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高中古诗文合作探究课策略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