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研究

时间:2022-10-06 02:05:30

新时期背景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群众文化潜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服务功能。现阶段,我们在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使群众文化与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相匹配。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背景下,如何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来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活动 研究

一、明确群众文化活动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目标

(一)明确指导思想

要把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全面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依照“文化兴市的战略进行部署,致力于对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是重要坚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及贴近群众,尽量用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来占有群众文化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符合群众口味的文化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来把市民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提高。

(二)明确工作原则与目标

要坚持求真务实、积极引导、创新形式以及深化内涵,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资源共享以及形成合力这样的工作原则;努力形成引导有力、保障到位、设施完善、队伍健全以及活动规范的工作格局,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向常态化的方向前进,要把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予以体现出来。做到天天都有活动、月月都有演出、人人都能参与。

二、发展通俗文化事业,激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发展的新活力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

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建设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要素。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三、创新载体,创造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发展的新优势

群众文化生活是否能得到有效地开展,不仅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还和政府是否能搭建好的平台以及构建好的载体有关。那么,首先,要把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积极搭建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大型活动统一办,小型活动分散办,专业和业余有机结合的方法。其次,要进行超前策划,积极创新文化活动的载体,把文化活动的辐射面广、参与面大且影响深远的特性体现出来,把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重大的节庆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相结合起来,从而来使群众文化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再者,要进行多轮驱动,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文艺骨干,把专业文艺骨干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实行多层次的培训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艺人才脱颖出来。最后,要把关系予以理顺,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重视和加强乡村文化,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我们不应该遗忘乡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也是民生,根在传统,根在民间,根在发展。乡村文化可从体制、结构、变迁的角度窥见其发展基本态势:

(一)乡村文化体制性特点

重形式轻效果,组织形式简单,国家对文化的投入明显存在“城市偏向”,乡村文化投入比例较少,管理体制不畅。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结构性特点

乡村文化在供求结构上的部分不对称,和城市文化相比有一些滞后性,在基于地缘性之上的地域文化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乡村文化在层次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各级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

(三)乡村文化发展中的变迁性特点

经调查发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萎缩,广大农民群众模仿城市群体的文化消费方式出现传统转变现代的转型。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们建议: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4、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五、结束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它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已不仅仅满足温饱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新时期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黄玉才.试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范宁宁.现金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理论界,2010(8)

[3]刘叶萍.浅谈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J].戏剧之家,2011(3)

上一篇:未来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小议广播新闻话语的句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