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译者素养研究

时间:2022-06-27 07:03:41

新时期译者素养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国家迫切需要具有优秀素质、广博知识以及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译者。围绕这一宏观背景和发展要求,本文探讨了新时期译者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广博的杂学知识、顺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译者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够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翻译人才,不断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

关键词 双语基本功 杂学知识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62

翻译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对待科学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博古通今的文化修养以及不断创新的工作精神。从古至今,翻译活动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人类活动,英国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瑞恰兹曾经指出,“语际交流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活动。”(张保红,2011:5)。

1 扎实的双语基本功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语言甚至跨语际的交流活动,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基础是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笔者认为必定需要博览群书,大量阅读双语语言材料,甚至背诵经典双语篇章,锻炼自身敏感准确的语感,另外,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以不断提高灵活处理双语语言材料的能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些年来,相对于英语的语言能力要求,许多高校对就读翻译专业学生的汉语基本功的要求为“零门槛”,薄弱的汉语语言能力成为了言语及非言语交际中出现“失语症”的直接原因。

例1:The child was in his seventh heaven with his new toys.

“the seventh heaven”指的是天之最高处,是上帝所在的地方,不少人将上述句子误译为:那个在天堂的孩子玩着他的新玩具。事实上,上帝所在的地方自然是“极乐之地”,因此这句话应该理解为,那小孩玩着新玩具真是快乐极了。

例2:After some teething trouble the program goes on smoothly.

“teething trouble/problem”原指孩童时期的萌牙困难问题,在这种语境下,指的是项目运作初期时,难以避免的暂时困难,如再译为“牙痛病”岂不令人贻笑大方。

例3:……妈妈水氏已故,别无儿女。(冯梦龙,2008:74)

在笔者见到的几种译文版本中,无一例外,“妈妈水氏”均被译为his mother, nee Shui, 译者未能认识到在古代汉语中,“妈妈”是“妻子”的意思,显然这是译者欠缺古汉语知识造成的。

汪榕培在2015年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上发言指出,译者要格外注重双语基本功的训练,如今译者可脱口而出的、已储备的“材料”越来越少,并提出,“科举制度”在译者的成长道路上也有可取之处。

2 广博的杂学知识

杂学知识,也被称之为言外知识,指的是除了双语语言之外的诸多知识,译者需要具备广博的杂学知识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问题。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翻译这门学问不可能孤立存在,必定会与人文、传统、宗教、经济、美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傅雷曾经说过:“……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罗新璋,1984:695)。

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资治通鉴》、《聊斋选》、《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经典作品。其中,《儒林外史》描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科举礼教、腐败事态、社会百态无不囊括其中。《红楼梦》的内容更是广博宏大、包罗万象,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百科全书,胭脂服饰、茶酒饮食、药材养生、园林建筑、宗教礼数、诗词戏曲等无所不包。杨宪益先生能将这些文化巨著译成英文,并且措辞妥帖,行文优美,实在是得益于杨先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学界泰斗季羡林,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季先生悉心研究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丰富的译著为传播人类先进文化思想作出极大贡献。再如翻译家傅雷,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美术理论、美学批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因此才有影响了几代国人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全集》、《伏尔泰小说选》等译著。

胡适先生有一句励志名言,在《青年人的苦闷》这篇文章中,胡先生用“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尺一寸的改善”来鼓舞激励青年人。如今,这句微言大义的警句亦可以用来鞭策译者, 只有在“杂学知识”方面孜孜不倦、点滴积累,才能在翻译的道路上行得正、走得远,取得“一尺一寸的改善”。

3 顺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

在2015年翻译研究战略论坛会议上,方梦之做大会主旨发言,方老提出当代译者应格外注重“信息挖掘能力”,以提高“翻译服务能力”,在各个分会场,各大高校代表的发言多涉及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课程构建、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互联网工具进翻译课堂等信息,纵观翻译发展的各个阶段,翻译研究已进入蓬勃迅猛发展的新时期。

当今译者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方梦之在大会上谈到,文献检索能力是译者信息挖掘能力的重要方面,例如PB报告(Publication Board)、AD报告(ASTIA Document)、NASA报告等可提供专业主题知识,为理工科、高精尖技术领域提供信息支持。译者需要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检索和族类检索工具,并合理加以运用。

另外一种常见的工作方法是利用搜索引擎筛选甄别译者所需的信息,当今社会对于译作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搜索引擎的合理使用往往可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速度,提供可参考比对信息以及背景资料等。例如我们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打酱油的英语翻译”,该网站会检索到超过14万个相关网页,而我们可以对此进行高级搜索,例如在检索工具中限定时间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我们搜索得到的结果多类似于“buy some soy sauce”,若取消时间限定或将该时间限定延长至2009年1月1日,搜索得到的结果大多类似于“It's none of my business”、“to be a bystander”。同样的道理,在Google上进行高级搜索,也可以得到所需信息的相关表达,译者再限定搜索语言、地域等,可以细化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汇、新表达层出不穷,杯具、任性、土豪、心塞、小鲜肉等词汇已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译者在做翻译实践的时候,可通过知名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背景信息以及权威例句,为自己的译文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仅世界著名搜索网站Google的网页数已超30亿之多,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资源往往没有语料库准确度高,因此,译者敏锐的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语料库的兴起及发展对翻译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新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语料库的发展属于“传统语料库时期”,当今译者使用的动态历时语料库属于语料库的现代时期。目前常用在线语料库包括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北大语料库(CCL)和国家语委语料库(语料库在线),常用的语料库检索系统及软件有:WordSmith和Sketch Engine。以Mona Baker为首的翻译理论家于1995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英语语料库(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该语料库将目的语为英语的各种正式出版物汇集起来,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提供文本风格、句法特征、出版社信息、译者语言表达习惯、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以帮助译者判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以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在世界上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近30年来,各种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更是在我国方兴未艾。译者使用较多的国外软件有:Trados、Dj?Vu、Wordfast、Catalyst等,我国的雅信、传神等公司研发的CAT软件也不断涌现。这些软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可以自动识别并分析原文,根据数据库中已储备的文档生成译文,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逐字逐句死译的情况或者少量语法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作用利大于弊,系统可快速匹配部分或全部词汇及表达并迅速生成译文,可保证多次出现术语的一致性,找到所有可能相关或正确的词汇表达、句子结构以供译者参考,并可校对翻译结果,测评翻译质量。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兴起大大提高了译者的翻译效率,这些软件常具有项目或实训管理平台,适合大型翻译公司或翻译团队协同分工合作,合理分配翻译任务,译者在同一平台操作并生成的译文可保证术语、内容的统一性,这些软件往往还兼具后期排版或美化文字的功能。因此,新时期的翻译工作者或者翻译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熟练操作办公软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的能力,会安装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根据自己的工作所需,灵活使用功能多样的翻译软件,只有这样,g者才能得心应手、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信息化产物。

综上所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可以使译者获得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的学习态度能够能使译者不断丰富杂学知识;渊思寂虑、审思明辨的工作作风可以锻炼译者甄别判断所需信息,寻求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工作手段,努力在国家的各项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译者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保红.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 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胡适.胡适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 下一篇: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