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文化重构策略

时间:2022-10-06 01:36:34

儿童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文化重构策略

【摘 要】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文化的具体体现,它是外显的、可视的。行为方式直接受制于内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总是饱含着内心的“价值期待”,这种期待对于学生而言,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依靠儿童的自我创生,可以实现语文课堂价值观和教学观的转变,重构语文课堂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儿童视野 语文课堂文化 重构策略

语文课堂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就如空气,弥漫于课堂之中,虽然看不见,却又是无处不在的,它参与教学并深刻影响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精神生活品质。然而目前我们对于课堂文化的忽视却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主观意识无法关注到学生的“那一面”,即忽视了儿童视野。

一、课堂主导意识――亲和

语文学习是人的生命活动,每一节课都应是师生的一段心路历程。构建儿童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教师如何从儿童的角度和心理积极地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是教师主观想象或是教师表象的微笑或亲近感强加于学生的,而需要教师真正地蹲下身子看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真诚地与他们交流。

构建儿童视野下的课堂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可表现在课前谈话、课中交流等多个环节中。如:无锡市南长街小学诸向阳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课前谈话是这样的:

师:认识老师吗?

生:认识。

师:怎么认识的?

生:刚才听主持人介绍的。

师:那你了解到什么吗?

生:您叫朱向阳,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您大概四十多岁,个头中等。

师:你真是位会观察、会倾听的孩子。老师告诉大家,我可不是家里养的小猪的“猪”,也不是小山羊的“羊”,知道我的名字怎么写吗?

生:幻灯片上写着呢――诸向阳。

师: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啊!你们知道今天谁是主人吗?

生:您是客人,我们是主人。

师:对了!你们是今天课堂上的主人,老师是为你们服务的。下面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在语文课上教师要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把自己置于为学生服务的地位,千方百计和学生成为心灵相融并且愿意互相帮助的朋友。

二、师生语言交流――启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是带着问题而来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又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无视,不应漠视,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自由言语”,而是要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敏锐探寻和深度回应,这种探寻和回应标志着师生的“精神相遇”,要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果,这就是“启迪”。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启迪,把他们带入探索知识的王国,激发他们不断地去学习。“启迪”不仅对优化学生的心理十分有利,还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放大学生的“闪动灵光”,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及时予以准确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哪个方面表现很好。

课堂中,我们与学生交流沟通时应该多用这样的语言:

“同学们,我很愿意为你们服务!”“同学们,老师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孩子,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请同学们用心静静地读一读,在你认为最感动的地方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这些语言的引导无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力,从儿童的心理去思考、探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的引导,才能将学生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方能善思、乐学,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释放,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尊重,享受着平等,语文课堂就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三、学习探索过程――有趣

儿童喜欢的是生动有趣、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我们之前采用的却是灌输式教学,教师总在台上长篇大论地讲,使好多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毫无魅力可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热爱我们的语文课堂,并把这种对语文热爱的情感变为学生的一种内部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始终兴致盎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1.将实物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一课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带去了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稻子、洁白的棉花、红玛瑙似的高粱、火红的枫叶,我一进教室,学生就被吸引住了,都很兴奋,特别想知道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当我问他们看到这些东西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时,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发言,“红彤彤的苹果看起来真好吃!”“稻子好像金子呀,真美!”“老师,这些棉花是怎么来的呢?”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节课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自己发现了秋天的美。

2.巧设游戏,增加教师教学魅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或演示,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利用文体活动,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想上语文课的欲望。如果能够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体裁、特点选择安排恰当的活动,便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升学习效度。对语文课堂来说,形式多样的诵读(如分角色朗读、开火车读、打擂台读、品读、表演读、背诵比赛等)、猜谜编谜、即兴辩论、分组打擂台、知识抢答比赛、表演课本剧等等都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效形式。

4.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更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通过引导积极参与竞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上一篇: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外自主阅读兴趣的教学建议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课堂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