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06 01:26:56

浅谈如何做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

摘要:森林采伐是保护森林、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对森林采伐进行控制和监督,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对防止过量采伐,避免发生森林多种公益性效能的降低,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采伐;采伐管理;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39-1

1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不合理森林采伐消耗

(1)要严格执行上级政府批准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总量指标和不同采伐方式、消耗结构分项指标。凡采挖、移植大树的,要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2)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对公益林和天然林要严格管护、科学经营;对人工商品林,要依法放活、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采伐限额不得跨年度结转使用;一般人工用材林年森林采伐限额有结余的,经批准后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对林木采伐后难以更新的防风固沙林网、林带,不得批准采伐。

(3)凡对商品林进行森林抚育或对人工薪炭林实行打柴后留树作业的,采伐林木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其消耗的蓄积量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但所生产的木材可不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2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林木采伐审批制度

(1)严格执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审批和验收制度。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必须提交林权证和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森林经营作业设计文件,国有林场应提供上年度森林经营作业质量验收合格单。凡林木权属不清,没有林木采伐设计文件,未完成上年度迹地更新造林任务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2)采伐林木必须严格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面积、数量、类型、方式、时间进行,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3)建立年度采伐限额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定期检查通报制度。

3 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1)严格管理林地资源,依法科学使用林地资源,建立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制度和林业主管部门预审制度,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严禁违反法律规定自行将林地认定为其他地类,不得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申报、审批。健全林地保护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责任目标考核,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确保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2)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采伐迹地按时更新。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且更新造林面积要不低于采伐面积。

4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林权所有者的利益

(1)建立和完善森林、林木采伐公示制度,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林木采伐申请,要由村委会对拟上报设计林木的有关情况在村内实行公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由林业部门负责调查核实,在公示期间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不予上报设计。在批准采伐林木前,要将拟采伐林木的有关情况通过报纸或在林木所在村进行公示,对争议较大并且存在违规事实的,不予批准采伐。

(2)认真组织、指导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于当前急需更新改造的低产低效林,要抓紧编制更新改造规划,制定年度更新目标和采伐标准,分期、分批、分年度进行采伐。为提高林木采伐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机会平等权,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法进行林木采伐审批。

5 深化改革,简化程序,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质量

(1)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快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

(2)在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步伐,要及时做好退耕还林、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的林权变更与换发林权证工作。

(3)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要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林权所有者的林木采伐申请经乡镇林业站审核后,可持林权证直接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4)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植树造林,并享受同等的林木采伐优惠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对林木采伐加以限制和干涉。

6 加强领导,增强执行限额管理的责任感

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不仅关系到林业工作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亮.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再认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7).

[2] 俞培忠.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03).

[3] 郑云峰,傅宾领.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6,(04).

[4] 龙建平.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管理探究.绿色科技,2010

(11).

作者简介:袁小华(1973-),男,汉族,贵州习水人,大专学历,习水县土城镇林业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政管理。

上一篇:习水县森林分类经营的探讨 下一篇:永靖县发展红柳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