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晓娟:生命如酒

时间:2022-10-06 12:57:27

原晓娟简介

原晓娟:34岁,《美食与美酒》杂志编辑部主任。曾参与创办《婚礼》、《时尚先生》等杂志。

2006年7月被确诊为胃癌3期,

9月12日进行了胃全切除手术。

11月获2006国际博客大赛“最佳中文博客”奖目前正在接受术后化疗。

上天开了一个很荒唐的玩笑,让一位美食家失去了她的整个胃。然而,这样一位“无胃”的人,却坚韧地生活着,并用她的快乐感染着身边所有的生命。

1初见:“走院”过程心存喜乐

和原晓娟约定,在她做术后化疗的时候到医院见面。那天阳光很好我一直在想,这个被病魔折磨了2个多月的女人现在是什么样子,是否会一脸病容、毫无活力?而实际上,她散发出的能量就像我手中的百合一样,充满生气。

微笑的力量

见到她的时候,她正躺在床上注射化疗药,颈部和手背上都有管子在走液。她脸色很苍白,但精神很好。

印象最深的是她始终在笑,笑对着我、笑着谈她的病、笑着说她在医院有意思的事。在她看来,“走院”化疗就像回另一个家,每隔10天就要来住几日,对医生、护士和病友感觉很亲切。

尽管,那天的药物让她很不舒服,以至于匆匆结束了我们的见面。但她笑着说抱歉的时候,我还是能深切地感受到面对化疗的苦痛,她仍心存喜乐。

在医院灶台制造“美食”

美食家注定是对好吃的东西有特殊敏感细胞的,即便住院,这细胞也是活跃的。原晓娟住的病房阳台上有个小灶台,不知是特意为她准备的还是每间都如此,但这却成了她快乐的来源之一。

术后化疗的日子,她一定不会病秧秧地躺着一不输液的时候,她常会用小灶煮面条、煮馄饨、熬粥,甚至蒸一碗香喷喷的鸡蛋羹。每说及此,她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孩子般的骄傲和得意。

“话疗”传递快乐

回医院化疗,原晓娟总是闲不住,“走家串户”地和病友聊天,化疗俨然成了“话疗”。

生病的日子里,她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博客传递给了所有陌生人,以及同在病中绝望的病友。而术后,很多病友和家属都来找她聊天,她会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用她的现身说法帮助别人,和人分享她在病房里发现的一点一滴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她已经成了一个传播快乐的使者。

2又见:执著而快乐地重返“美食江湖”

再一次见到原晓娟是在她家里,结束了第6次化疗的煎熬,她的脸色红润了许多,显得很振奋。她开玩笑说,这完全得益于化疗后的大睡特睡。

8岁的儿子很调皮,他虽然知道妈妈得了很重的病,但毕竟是孩子,还意识不到癌症究竟意味着什么,忙前忙后的老公倒像个私人医生,自从她生病后,就时刻提醒她“别着急,要把心态放平和”。

感悟:生命脆弱而顽强

“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感受生活和生命的可贵。

面对死亡人分两种,脆弱地死去和顽强地活着。原晓娟说,她和上帝的这场对决并没有结束,安然度过5年之后,她才算真正的“好了”。

或许,经历这样一场生死之战,才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她说,住院的时候,常会听到其他病房传来病友因手术后伤口疼痛的喊叫声。这让她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它要面临那么多的无奈,要忍受随时降临的痛苦;生命又是如此顽强,在求生的本能下,能够逃脱死神一次次的魔爪。

都说原晓娟是快乐的,她的快乐除了来自本性,来自病痛中对生命的感悟,也来自友谊和亲情。当重新审视生命的时候,亲人的体贴、朋友的关心,一切都是那么纯粹、美好。

改变:“慢”餐“慢”生活

“现在真正慢下来才发现,清晨的一颗露珠都会让我感动。”

原晓娟说,生病是自己种下的“恶果”。以前跟朋友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吃饭,谁听了都会羡慕。可他们不知道,此饭非彼饭,就像打仗一样,每天吃饭都要赶场。有时候,一天甚至要品五六顿不同风格的饭菜和葡萄酒,胃早就承受不了这种“考验”了。

现在,终于可以细嚼慢咽地吃一顿完整的饭了。由于胃部切除后,用肠道新建的胃腔没有消化酶,所以她不但食量小了,而且每吃一口都必须要嚼得很细碎,以便消化。不过,她很享受这种既能保持身材,又能细品美食的“慢餐”习惯,她戏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肉穿肠过”。

适应了“慢餐”,原晓娟也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生活。她说,生病带给她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生活都在变慢。她会保证充足的睡眠,偶尔只安排一项工作,不会让自己疲于赶场。喜欢的话,可以在一家餐厅停留一个下午,或是和某个小院落的主人一起聊天晒太阳。

“慢”生活让她对食物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对生活感受得更细腻,即使是漫步花园的时候,也会停下来为清晨花瓣上的露珠而感动。

恢复:养生之道爱自己

“柔和、缓慢的养生方式,对健康真的大有好处。”

大病一场让原晓娟爱上了保健养生。除了出于对美食的热爱,尝试了不少像“五行蔬菜汤”之类的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营养食补之外,她还借助一些柔和的养生方式帮助身体恢复。

住院期间经常卧床让她的身体变得很僵硬,腰背部肌肉劳损,时时疼痛。术后,还有6次漫长的化疗在等着她,于是,每周她都会去做一次足底按摩,很疼但非常舒服,整个身体放松下来,柔韧性也改善了很多。

趁着身子骨慢慢好转,她也捡起了多日不练的瑜伽,但由于颈部锁穿的影响,只能用左半边的身体做几个简单动作。不过,在朋友的推荐下,她还练起了太极拳,这些动作缓慢的养生运动对她的身体恢复立了不少“功”,也让她更开朗有活力了。

调整:每天都有开心事

“头发只要不掉就不剪,让自己开心就好!”

面对癌症,任何人都无法像对待感冒一样坦然,原晓娟也如是。她说“和上帝握手”的绝望,不是谁都能体会的,当现实“尘埃落定”,与其陷在痛苦中,不如以快乐的心积极治疗。

“也许我本性就是开朗、乐观的吧”,原晓娟说,“虽然那么接近死亡,但却更深地体会到快乐、开心的重要。”手术后,朋友带她到教堂做祈祷,在悠扬的赞美诗的旋律中,她感到一切都那么美好。

现在,她每天要安排一些开心的事,做做美容、带儿子去公园玩、和朋友聚会吃饭,尤其是要找一种方式发泄情绪,或喊出来或唱出来,她要让自己开心地活着,寄托于所有开心的事,忘掉自己是个病人。

区分开心和不开心,原晓娟有自己的标准,她会立一堵墙,有损健康的事是绝对不会做的。所以,尽管对美食和美酒的热情让她无法拒绝,但再一次品酒,她只用味蕾去体味,无论如何也不会咽下去

3自由行走“美食”江湖

“我只执著于一个目标,那就是继续在研究美食和葡萄酒中获得。”

无胃的美食家重出江湖了!这让所有人都无法把她和一个癌症病人联系起来。

原晓娟是个享受过程而不问结果的人,“我没想过我的病是否能治好,想那些是无用的。”在她看来,无论生病与否,都不会动摇心里探索美食、美酒的追求。

只是,和从前仓促应付工作不同,她终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美食的探索和挖掘中去了。命运的这段安排,让她对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忙碌的工作带给她更多,更广阔的采访机会,但生命是有限的,很多无意义的消耗也因此变成了束缚。

自由地行走于“美食”江湖,是她现在最渴望的。她宁愿把每一次的采访当作一次疗养,在美好的地方多一点停留,挖掘美食和葡萄酒更深的文化和内涵,了解自己最渴求的那一部分,满足每一次探索过程中的愉悦,继续创作。

原晓娟常说:“我现在首先要活着,其次要健康地活着,而后要精彩而健康地活着。”懂酒的人都知道,“精彩”是用来形容上好葡萄酒的,有些酒喝过之后就忘了,有些酒虽有扑面的芬芳,却无法持久。只有颗粒饱满,经历很多磨练、磨平艰涩,达到最均衡状态的葡萄,才会在酿酒师手中融为最精彩的葡萄酒。原晓娟希望,自己就像那颗葡萄,她的生命也能如同精彩的葡萄酒一般历久弥新。

上一篇:与霉菌的持久战 下一篇:女人40,尤物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