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05 11:58:27

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

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将“名著导读”写进了初中语文教材。广东省中考也明确把名著阅读列入了考题范围,并且对名著阅读的考察越来越重视。由此可见,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意义重大。

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班级做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7﹪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正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比例只占32.4﹪。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通常采取“放羊式”阅读管理,教师只是向学生推荐一学期需要阅读的名著,而缺乏阅读中的引导,及阅读后的检查、监督。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改变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堪忧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阅读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一)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以对名著鲜活独到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并以丰厚渊博的知识,形成强大的磁场感染吸引学生,使学生萌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鲜活的个人体验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第三,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学生从内心深处会滋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且,师生共读,能够让教师对整个阅读过程感同身受,能更细腻地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明白无误地知道学生阅读中的苦与乐,知道学生什么时候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什么问题需要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这些自然会激发学生更浓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即使在阅读兴趣衰退,读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老师还在阅读,学生也会有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二)开设名著阅读课程,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有课文教学课,写作指导课、训练课、复习课等等,但没有开设名著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免让学生滋生名著阅读不重要的错误想法。在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之下,名著阅读的兴趣自然无从培养。要引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重视名著阅读,对名著阅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从教学这个环节来看,让学生重视名著阅读一个最直接的措施和手段就是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本学期,笔者每周各抽出一个课时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像写作等课程一样进行细致的规划。比如,第一课时把它作为名著推介课,后面的课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师生共读课,阅读交流课、成果汇报课等等。课后,很多学生纷纷反映,“名著阅读不再是课外的事情了,我们自然对名著阅读多了几分心思,也在名著课堂中收获了几分乐趣,名著阅读的热情自然也更浓了。”

(三)选取精彩片段,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维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特意选其中一段精彩章节跟学生分享。在品析时,不把所有内容讲白、讲透,尤其讲到了精彩之处,笔者会适当设置悬念,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创作、积极思考。如,为了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去阅读《骆驼祥子》,笔者特地节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章节跟学生分享,让学生思考: “祥子是个吃苦耐劳、坚忍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问题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对祥子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悬念情境,充分释放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牢牢维系了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很多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读图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于长篇累牍的文字难免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一旦发现阅读倦怠,审美疲劳的现象,就组织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譬如笔者让学生分阶段阅读名著,并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放松了心情,让学生得到了休整,而且还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切磋、互相启发,为接下来的阅读储备了能量。

(五)进行多元的量规评价,延续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常常视考试、检测为评价的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学生的阅读存在功利性的倾向,没有真正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笔者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了多元的量规评价,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习惯与阅读体验等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最佳合作者”、“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者”等一系列的活动,端正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方法与阅读体验,开展了“名著知识知多少”、“朗诵会”、“我的阅读我的心得”等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多表扬、多鼓励。这些再次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动机,产生了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识字量有限,阅读量更有限,阅读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很单一。名著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制订名著阅读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大量扎实的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很强烈,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这个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他们的阅读也最易陷于无序、无效的泥沼。因此,要想让名著阅读成为长期机制,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进行有效督促。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阅读任务制订一套较为细化的阅读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部名著。诚然,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都会因其个人阅读能力而异,笔者还会针对个别学生的客观实际对阅读计划进行微调。比如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阅读的进度调慢一些,训练检测的内容相对简单些,指导方式也体贴细致些。实践证明: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阅读量是前提。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名著阅读得到了切实落实,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扎实完整地阅读了名著。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量、知识积累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感受经典魅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感受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提升。

(二)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名著的具体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长篇小说,笔者引导学生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则让她们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于诗歌、散文,就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

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提高名著自我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阅读疑惑的能力。

文学名著博大精深,含英咀华。如果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作品阅读,而缺少对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和智慧都还很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常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学生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倡导并积极组织学生,对于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主动检索查阅各种资料来解答疑惑;对作品中有价值的焦点问题或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辩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

(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升华对名著的阅读体验。

名著阅读不同于一般的休闲阅读,既有应试的要求,更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能增加语感积累,提高语言素养。在学生名著阅读过程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学生开展话题写作。如读《朝花夕拾》,布置学生写一写《我的那些似水年华》;读《爱的教育》,写一写《点一盏爱的心灯》等。学生在创作表达中,自然对作品多了几分认识感悟,升华了对名著的阅读体验。

上一篇:诗化语言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组合运用 下一篇:有效阅读要落实生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