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师生观

时间:2022-10-05 11:31:59

浅析孔子的师生观

摘 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深邃思考总结出来的师生关系思想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和认真借鉴。在对中国教育史上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孔子的师生关系观作出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借此能推演出对此问题更深入并有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师生关系

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剂,它能促进教育教学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既要对学生平等相待,说话要温和,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用学生应当遵守的言行准则规范他们。《论语》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又严肃,有威严而不凶猛,恭谨而又安详。我认为,“温而厉,威而不猛”应当成为处理当今师生关系的准则。

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尽力和颜悦色地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修养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孔子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要知道学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旦发现了学生的一点问题就横加指责、粗暴对待,一则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则师生关系必然僵化。《论语·先进篇》中,孔子让学生谈自己的志向时,“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应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听了认为子路“其言不让”,是不谦虚的,但没有批评他,只是“哂之”。试想,如果孔子以自己师长的地位动辄对子路挞伐,那么他们会成为形影不离的亲密无间的师生吗?

不要动辄批评学生,不要总是板着面孔对待学生,那样学生会觉得你面目可憎,师生关系怎么会融洽呢?孔子的学生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侍奉君主,如果频繁地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频繁地提出批评建议,就会招致疏远。我们也可以说,假若为师者要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那就不要紧抓学生的“辫子”不放。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满腔热诚地教育帮助;学生改了错误,教师要热情地给予表扬。因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教师如果抓住“旧恶”喋喋不休,学生对你的怨恨肯定会与日俱增。

孔子是表扬学生从而激励学生进步的楷模。他对颜回的赞扬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得到老师充分肯定的学生最终也会充分肯定老师的。颜回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其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其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我想,即使在今天,像孔子这样得到学生热情赞扬甚至崇拜的人是不多见的。我不由想起李秀伟在《和谐之美》一文中的所说一句话:“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了彼此崇拜的偶像。”我们要像孔子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愿意“竭其才”而“欲罢不能”。

其次,在对学生温和的同时并不否定对学生错误的严肃批评,教师对那些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千万不能姑息迁就,自由放任,否则就会产生“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严重后果。

孔子也曾对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消极倾向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即使现在学生中也存在着不注重自己的德行,在学习上不愿意刻苦努力、不倡导正义、不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等情况,但作为教师,除去学生心灵上的污渍,激励学生刻苦奋进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要有原则,不迁就,不放纵,不溺爱。

为师者不仅要有“温”的一面,还要有“厉”的一面,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敬仰他的老师,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温和”和“庄重”是为师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便会像孔子所描述的那样:“觚不觚,觚哉?觚哉?”说的是,觚又不像觚,这是觚吗?这是觚吗?这样搞成一锅粥,便完全失去了教师作为师者长者的责任和尊严。

孔子不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像他那样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统一。

参考文献:

李秀伟.和谐之美:师德修养案例评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儿童化语言” 下一篇:让“任务”成为英语课堂运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