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05 11:10:50

浅析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几个问题

【摘要】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两大基本特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通过分析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互结合形成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试图对这种更加强力的贸易壁垒提供对策。最后通过对平行进口权和“DVD事件”的分析,引发了对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反思。

【关键字】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国际贸易冲突的产生与规避也必然表现为知识产权的冲突与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也必然含有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在贸易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兴的贸易壁垒正在取代传统的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贸易壁垒,而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问题的研究尚处空白。

一、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内涵解析

根据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公约》和1994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知识产权是指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有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此范围已被两个主要的知识产权公约所认可。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就是基于知识产权行使和保护而采取的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各种措施。根据前文对贸易壁垒概念的理解,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政策或措施可能起到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也可能用于开辟国际市场,既可能用来防御,也可能用于进攻。①

二、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典型表现及特征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本文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将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归纳为两种典型表现: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利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

(一)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其重要表现就是技术标准中正在采用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了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也使得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得以扩展,增强了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加大了知识产权使用人取得知识产权许可的成本,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总之,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使得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两种重要的贸易壁垒的效应得以耦合,其杀伤力倍增,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甚至产业构成极大威胁,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本世纪初我国DVD行业遭到国外专利技术联盟的封杀就是这种贸易壁垒的典型例证。

(二)利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

所谓利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是指知识产权持有人或者其它相关利害主体不正当使用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利进行限制或者扰乱竞争,损害其它经营者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权人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的独占权。但是,垄断性权利极易造成不正当竞争。在实践当中,知识产权人为了谋取最大利益,不但把知识产权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利用知识产权消极作用,打击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进行不正当竞争,以至对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造成障碍,构成了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通过将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与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特征。显著的特征如下:

1.国家间设置的不平衡性。一般的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可以设置,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设置。但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差异,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知识产品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故而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设置在国家之间存在不平衡性。

2.具有较强的市场进攻性。防御是贸易壁垒的基本功能,旨在为本国夕阳或幼稚产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不同,具有较强的进攻性。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不仅可以防御侵权产品进入到本国境内,而且把自己的防线布置到别的国家,抢占其他国家的市场,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性。

3.企业居于主体地位。传统的关税壁垒、配额、外汇管制,新兴的贸易壁垒如反倾销、反补贴、政府采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主体大都是政府。但在实践中,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优势形成的事实标准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中占主要地位。因此,更加大了此种贸易壁垒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4.具有较强的法律基础,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正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而形成的贸易壁垒,其法律上的正当性无需赘述。但因此产生的消极作用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国际法上,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产生的知识产权型标准壁垒却未作任何规定;国内法上,发达国家对其利用知识产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行为往往视而不见。因此,其规制利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的国内反垄断立法与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对国际贸易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

三、反思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

我国20世纪初“DVD专利事件”显出相当的被动。②当然,这与我国刚加入世贸,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研究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反思入世十年,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位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时代的趋势吗?

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位,就是要解决知识产权究竟要保护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定位”是决定“加强”还是“退出”的误区之前必须做的事。否则,我们很有可能有悖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本人提出建议如下:

(一)国内法上以受保护的商业标识、发明创造、实际状况为标准

这就要看知识产权的侵权人和维权者是否能以理相抗。相比民商法等调整有形财产归属和利用的法律,知识产权从归属到利用的发展趋势,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成果产业化和引入市场,利用知识产品的法律不健全,必然会使我们在当代处于劣势的竞争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也可能受到阻碍。立法,最迫在眉睫的恐怕就是电子商务法了。

(二)国际法上要看国际的关键技术领域、国际的文化市场上、国际的名牌之林中,我们有没有大国相应的“一席之地”

我们参与了多少国际立法,以怎样的形象参与国际诉讼。既要反对不加分析的“与国际接轨”,又要理性地对待“提高保护”或“降低保护”的呼声。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就为贸易壁垒打造了双重机制,正如TRIPS在其序言第一句话,前半句话代表了发达国家的立场,而后半句话则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因为利益总是复杂的,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下分析对策。所以知识产权的对策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日本“BBS铝制车轮案”中不难看出,解决该专利纠纷的对策就着力于对“国际用尽论”的法解释。而我国本世纪初面临的“DVD专利事件”就没能从合同法的对策上入手给予解决。

(三)侧重法律体系上的重点,兼顾立法细节上的补缺③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关系的调整,反不正当竞争法附加保护制度尚存残缺。此外,本来几个主要的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可以一致的某些细节,还很不一致。有些我国擅长的优势领域无相关制度,如民间文学等。但这些理论上及实际上的欠缺,均属于完善细节之列。这种补缺在社会与法制的发展下可能是永远没有穷尽的。④在与知识产权法一同发展立法技术,势必使知识产权法在立法上更加完备。

注释:

①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59.

②张平,马晓.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7):89.

③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4):123.

④储敏.平行进口的法律性质分析[J].现代法学,2001(6):87.

上一篇:浅议政府违法垄断行为的责任与救济 下一篇:简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