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1:01:36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问题教学法开始于以美国教育家J.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笔者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并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其中,特别对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切入点进行了总结,供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小学数学 设问 巧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55-01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们普遍满足于提出一些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反问一些非教学性问题,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便于控制课堂,节约时间,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本目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笔者认为,“问题”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得到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的拓展,所以教师提问的方法应该可以有一些规律可寻。

1 巧妙设计问题

传统模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备课,然后逐一讲解概念,推导公式,讲解例题,布置作业,于是,一堂课顺利完成。较多的教师似乎很满足这种“没有问题”的状态,于是,教学便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

笔者认为,这种毫无问题的课堂,看起来似乎很顺利,但如果不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对概念只是进行简单的举例和推导,而是以“问题”作为引申,更容易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置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平行四边形通过裁减,能变成面积相等的矩形吗?如果可以,应该如何裁剪和拼接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开始行动起来了,有的在交流;有的在思考;有的学生甚至拿出纸张开始裁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矩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毫无任何困难,但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动手的过程却更能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理解。

传统教学法,教学目标是直指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推导、应用,但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对概念的理解和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必然肤浅。关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问题,却能促使学生将实物裁减过程与抽象思维概念和公式推导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学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时间能力。同时,还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 归纳法。

2 展开式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的思维遇到阻力,无法展开想象空间的时候,教师及时提出引伸问题,便可以更好的开启学生们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们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中给出了几个数据:120个苹果,两个班的人数比是4∶3。要求学生们根据以上数据,自己创编一道题目,要求按比例将苹果分配给两个班。同学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把120当作总数来编的,虽然也合乎题意,但却缺少了一些灵活的想象空间。于是,再次提出问题问道:“可不可以把两个班学生的比例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2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班级比例数当成总数。这样,既展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又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先思考后提问

在各个年级层次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目标任务时,总是怕学生出错或考虑不周,于是就反复叮嘱,不厌其烦地讲解,反反复复交代注意事项。其实,这样却恰恰限制了他们的思考空间,不利于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笔者以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可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先自行尝试完成,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加以引导。

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直角》一课中,笔者就尝试过,不首先讲解概念,而是让学生们先自己在草稿纸上画一个直角。在课堂巡视时发现,他们画的直角,大多数都是一条水平直线,另一条直线垂直于这条水平线时,笔者抓住时机,及时引出问题问道:“直角都是这一种样式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样式呢?”在问题的启发下,他们又画出了一些不同样式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以问题引出新知识点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新知识点或新方法时,需要适当放慢速度,最好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以探问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某学校有一块花园,长8米,后来对花园进行改造,使它的长增加了3米,花园的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求,改造前花园的面积是多少?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题。

这是他们第一次学习如何用画图方法来帮助解题,首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求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即使是草图,仍然需要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来确定所作“线段(形)”的大致长度,初步领会按比例作图的方法,这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也是学生们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纠正他们平时随意作图的不良习惯的好时机。

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指导作图时,分成几个小步骤进行。首先,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应该画多长的线段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在这样一边问一边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理解,得出结论。这样,除了能较好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外,还能培养他们先思考规划,然后实践的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5 用实例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更多的生活体念,数学中的许多内容、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缺乏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也就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用实例来提问,以便于用形象的事务来对应抽象的概念。

例如,“数对”,在他们初步知道了,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在方格坐标图上,教师可以提问:“数对(3,5)和(5,3),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几个点的“位置数对”,启发他们从中去寻找规律,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聂雪莲.浅谈数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47-48.

[2]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 林婷.课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J].中国数学教育,2010(10):19-20.

[5]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 下一篇:高校研究生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