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时间:2022-10-05 10:50:26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的人力资源需求,既有社会各行业的通用性又有其行业特殊性,主要特点在于对检验人员有资质性要求,其检验过程受到作业规程的规范控制,所以检验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值得探索。这即可以为检验机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供优化依据,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评价方法,又为检验机构未来发展在人力资源潜在需求提供分析工具。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资源需求分析,重点研究配置原则及核算方法,以求达到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目的。

关键词:特种设备 检验 人力资源配置

Abstract: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of human resources, both social sectors of the generic industry have its particularity. Main featur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fied inspectors, the inspection process by 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e authority control, so the principle of tes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to be explored, it can be that the testing organization's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 to provide optimal basis for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provide efficient evaluation methods, but also for the inspection agency of potential future needs in human resources analysis too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resource requirements through analysis, focus on the allocation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derly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urpose.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Huma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1引言

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各级组织、企事业以及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所谓人力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 把符合组织价值观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及时、合理的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 形成一定的结构效应, 并使之与其资源相结合, 使得人尽其才,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为组织创造更多效益。根据这样的定义, 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初始配置及再配置两个部分, 初始配置是指组织从外部吸纳人员的招聘活动, 再配置则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晋升、降职、轮岗及其与它们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因此,人力物力作用发挥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然而,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尤其针对检验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研究文献。

检验机构的人力资源要求既有社会其他行业需求的通用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特点在于对检验人员有资质性要求,其检验过程受到作业规程的规范控制,所以检验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有待制定。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

⑴ 对检验机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供优化依据;

⑵ 对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提供方法;

⑶ 为检验机构未来发展在人力资源潜在需求提供分析工具。

在方法上采用检验工作人力需求法,即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种设备检验需求的实际情况,测算各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工作量(即工作时间)和人均工作量, 同时依据相关特种设备检验规程(范)对检验人员的基本要求,着重分析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的需求要点,重点研究配置原则、核算方法,力求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规范性、合理性。最终得出整个机构检验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模型和检验工时定额。

方式上则对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对人力资源配置核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初步配置方案确定后进行二次调研,选择有代表性的7个分院、部门进行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及符合性情况作求证。期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对初步配置方案的修正。

2检验工时模型

2.1 模型建立

检验人员总数(Z) 与检验机构总检验工作量( N) 呈正相关,与年人均工作量( R) 呈负相关,可表示为:

Z=N/ R ⋯⋯⋯⋯⋯⋯⋯⋯⋯⋯⋯⋯⋯⋯⋯⋯(1)

检验人员在除了检验工作外,还包括培训学习、资格考核、科研、带薪休假等活动。为此,一年中扣除104个双休日和11个法定假日后,有效检验工作日约为250×88%=220个工作日。故以220个有效检验工作日作为检验定额的工时基准,即年人均工作量(R)简化为220个有效检验工作日, R = 220×8=1760(小时/年),这里取8小时/日,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如检验后期的报告录入、文案处理、报告发放等均由检验人员完成时则可按每日6小时计。

公式(1)中,总检验工作量(N) 是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量的累计之和,每类检验工作量又与人均工时(H) 、检验总数(S)以及检验影响系数(J)等均正相关,可表示为:

N =,i =1,2, ⋯,P ⋯⋯⋯(2)

式中 为某类检验的检验工作量,单位为小时,依其相关性可表示为:

= Si×Hi×Ji ⋯⋯⋯⋯⋯⋯⋯⋯⋯⋯(3)

而由公式(3) 计算得到的是仅考虑单纯的检验基本用时条件下的检验工作量。在实际环境中, 检验工作时间有一部分消耗在路程交通及检验准备过程中, 因此必须对检验用时加以调整,根据各地区受检设备分布及交通状况,增加路程参数T,根据检验工作的特点,参数T只于设备分布、路程远近相关而于设备检验复杂程度无关,因此 修正为:

= Si( Hi×Ji+Ti)⋯⋯⋯⋯(4)

公式(4)带入公式(2)后则可表示为:

N = Si( Hi×Ji+Ti),i =1,2, ⋯,P ⋯ (5)

至此,通过计算公式(1) 、(5) ,可以得到检验机构按照检验工作总量所需检验人员的总数的数学公式,表示为:

Z = Si( Hi×Ji+Ti)/ 1760 ,i =1,2, ⋯,P⋯⋯⋯⋯ (6)

注:式中取8小时/日,即年人均工作量(R)为1760小时。

2.2 基本检验工时与路程参数

2.2.1 基本检验工的确定

基本检验工时的决定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检验规程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规定动作的多少;二是检验人员所具有的素质的高低。为此,笔者以2007年度江苏省特检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检验构成等方面的情况为例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基层各分院、部分县级所、站检验人力资源现况的调研,在方法上采取多阶段有代表性抽样的形式确定苏南、苏中及苏北的被调查对象并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各抽样点的实际检验用时情况,抽样涉及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及起重机械等并调查数十家监检企业,下面以锅炉数据为例做统计、分析。将受检锅炉按蒸发量(T/H)适当分为若干组,部分抽样统计数据见表1 ,图1至图3分别是20 T/H以下受检锅炉的数据直方图及正态分布状态况。

表1:部分抽样的统计数据

蒸发量(T/H) ≤1 1~4 6~20

抽样数 431 236 72

最大 5 5 6

最小 0.3 0.5 0.65

平均值 1.87 2.08 2.61

标准偏差 0.81 1.03 1.25

对于大型规格的锅炉的基本检验工时则采用核对检验记录、追踪现场并与检验项目负责人意见交流等形式来确定,确定的锅炉定期检验基本工时如表2所示。其它特种设备的检验基本工时也采用检验数据统计加检验现场跟踪的方式加以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表2:锅炉基本检验工时

蒸发量(T/H) ≤1 1~4 6~20 ≤35 ≤75 ≤220

基本工时(hr) 1.5 2.5 3 0.6D 0.55D 0.5D

2.2.2 检验系数的确定

影响检验工作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受检单位对检验工作的配合程度、受检单位检验前准备工作情况、受检单位的管理水平、设备的种类、结构差异以及后期问题处理等,以上因素可归并为检验系数J。

检验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能力水平、工作效率虽然也是影响检验工作的因素,但考虑到研究的对象是检验团队,可以平均水平待之。锅炉定期检验系数J按表3确定之。

表3:锅炉检验系数

蒸发量(T/H) ≤1 1~4 6~20 ≥35

检验系数Ji 2.0 1.7 1.6 1.0

2.2.3 路程参数Ti

由于路程是只与设备的分布状况、路程远近以及当地的交通状况等因素相关,而与设备检验复杂程度无关。经过实际考查并综合测算,得到表4检验路程参数Ti,对检验工时作必要的修正。

表4:检验路程参数Ti单位:小时

路程(Km) ≤20 21~50 51~100 >100

时间 0.5 1 2 3.5

2.3 锅炉定期检验人力资源配置

以某检验机构2010年度的锅炉定期检验任务为例,分别取上述表2、3、4参数带入公式(5)计算之,结果如表5。得到了全年度锅炉定期检验的实际所需工时总计约7116小时,依公式(6)测算该项工作需要4~5名检验员。

表5 锅炉定期检验所需工时

锅炉

类别 数量(台) 路程(Km) 路程参数T(hr) 检验系数J 基本工时(hr) 所需工时(hr)

≤1t/h 38 ≤20 0.5 2 1.5 133.0

120 21-50 1 480.0

128 51-100 2 640.0

462 ≥100 3.5 3003.0

1-4t/h 17 ≤20 0.5 1.7 2.5 80.8

35 21-50 1 183.8

64 51-100 2 400.0

147 ≥100 3.5 1139.3

6-20t/h 9 ≤20 0.5 1.6 3 47.7

5 21-50 1 29.0

13 51-100 2 88.4

31 ≥100 3.5 257.3

≤75t/h 2 21-50 1 1 0.55D 84.5

13 51-100 2 549.25

合计 7115.9

同理,按照前述2.2节的方法可以确定其它类别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的基本工时Hi和检验系数Ji,通过上述简单计算也就可以得到其人力需求。

2.4 监督检验人力资源配置

监督检验的人员配置即与生产企业产品的数量、规格及复杂程度以及管理水平、配合程度等诸多因素相关,也与监检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能力水平、有效工作时间等有关。但分析了上述诸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产品数量、规格及复杂程度以及有效工时等,为简化计算,本文拟以制造级别、产值等数据来表述制造企业产品的规格、复杂程度,通过按照现行监督检验规则要求以及实例数据的测算,在考虑了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产品数量等。折算成标准(基准)台数(万元/台),同时对同质化产品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一名监检员的年工作定额量为:400台(批)/(承压A类产品、15万元/台),对于产品类别可按表6分别乘上系数。对于定型产品因同质化可按0.85系数折算。

表6产品类别系数

产品类别

(制造级别) A B C D

系数(Ji) 1.0 0.75 1.0 0.75

企业的制造规模也是影响监检工作效率的因素之一,当制造单位规模较小、产能底等都会造成监检工作效率低。但为保证监检工作质量,还应设立下列原则:

1)一名监检员至多可对3家制造单位进行产品监督检验;

2)对于大型成套特种设备产品如电站锅炉等因其配套附件使得产值增高则可按年产值1.2亿元配置一名监检员(当企业采用了先进管理技术,如自动化数据采集,材料、焊接等由数据库软件化管理等手段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水平则可以适度降低人员配置);

3)考虑监检企业的分布状况,因各地情况差异很大,难以用某一参数描述,故应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度调整。

由公式(3)得到某受检企业的工作量:

= Si( Hi×Ji )=产品数量×产值×产品类别系数,为减少计算量,产品类别系数简化为该企业的制造级别系数即按表6取值,不必在区分到具体某一产品的数量、产值及产品类别。而年人均工作量(R)为400台(批)、承压A类产品、15万元/台,以江苏常州市2007年度压力容器制造监检的数据为例,表7中30家是该地区正常生产的全部受检企业,既有较大型也有规模很小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型。

表7 江苏常州市压力容器制造监检(2007年度)

序号 产品级别 产品数量 产品产值(万元) Si( Hi×Ji )

B、D A、C 容器 气瓶(批) 容器 气瓶

1 √ - 159 - 6650 - 793012.5

2 - √ 178 - 2220 - 395160

3 √ - 60 - 260 - 11700

4 √ - 1331 - 200 - 199650

5 √ - 1493 - 260 - 291135

6 - √ 69 - 110 - 7590

7 √ - 79 - 2040 - 120870

8 √ √ 109 4 1410 40 115387.5

9 √ - 330 - 830 - 205425

10 √ - 13 - 170 - 1657.5

11 √ √ 648 66 12830 4100 8516790

12 √ - 116 - 540 - 46980

14 - √ 445 - 17340 - 7716300

15 - √ 780 - 9800 - 7644000

16 - √ 416 - 2140 - 890240

17 √ √ 68 321 780 7260 1800885

18 - √ 149 - 4330 - 645170

19 - √ 59 - 3400 - 200600

20 √ - 443 - 1560 - 518310

21 √ - 288 - 880 - 190080

22 √ - 61 - 510 - 23332.5

23 √ - 125 - 480 - 45000

24 √ - 59 - 360 - 15930

25 - √ 512 - 8380 - 4290560

26 √ - 534 - 2920 - 1169460

27 √ - 245 - 850 - 156187.5

28 √ - 190 - 420 - 59850

29 √ - 102 - 500 - 38250

30 √ - 58 - 300 - 13050

∑ 36122562.5

由公式(1)得:

Z=N/ R=36122562.5÷400×6000=15.05(人)

又根据设立的配置原则一,30家受检企业至少应有10名监检员、而配置原则二本案例未涉及,故可按最少15名压力容器监检员配置。由于是在未考虑企业分布状况下的计算数,所以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本例中实际的人员配置数是17人。

3结论

本文通过检验工时模型的建立、以检验基本工时定额的确定对检验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分别以锅炉定期检验及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项目为例对所确立的工时模型和配置原则结合实际检验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工时模型可以满足特种设备检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采取多阶段有代表性数据抽样的方法对检验所用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可行的。当然,这些方法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各地区因设备分布状况及交通环境、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差异很大,但仍不失为检验机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提供依据,也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评价方法,又为检验机构未来发展在人力资源潜在需求提供分析工具。以求达到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肖鸣政. 试论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作用与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1), 26-29

[2 ] 李冬梅等. 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3,1(18), 50-55

[ 3 ] 严妍. 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研究当代经济 2008,6, 156-157

更正声明

1.本刊2011年第11期227页《计算机风险管理系统在茶叶GAP中的应用》作者:陈方涛,正文2应为GAP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3应为计算机风险管理系统在茶叶GAP中的应用。

2. 本刊2011年第11期《浅谈做好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工作的建议》一文作者工作单位应为:吉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52。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家居报警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萝北电业局网损日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