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中"三个转变"

时间:2022-10-05 10:31:59

初一数学教学中

摘 要:从上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刚进初一的新生仍存在着小学生所特有的学习特征,从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上仍然显得不够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弱,大部分仍然在模仿,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得不到较大的转变。

关键词:数学 转变

一、教材内容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转变

小学数学主要以记忆为主,关键是记住定义、法则,记住每个类型题目的解法,而初中数学主要以推理为主,关键是理解概念、性质,掌握公式、法则是怎样归纳出来的,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包括:数与计算,量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掌握主要以记忆为主,并通过观察实例和教具加深记忆,理解的成分较少。因此学习小学数学较具体、形象。但初中数学就不同了,抽象性和理论性提高了。如:有理数的学习中接触的负数,收入记为正的,支出记为负的,学生开始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学生来理解。特别是初中数学的法则和性质基本上都是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的。这就要求学生观察和解答一定的系统性习题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多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适应这种转变。

二、学习过程由模仿性向理解性转变

在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智力发育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机械性记忆的能力较强,善于模仿。另外,教材内容更强化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小学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数量较多,类型较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补充例题,这样学生模仿的机会就更多了,升入初中后,课本上的例题减少了,习题的数量和类型增多了,“死”的问题减少了,教师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多数作业都要在课外靠理解来完成,因此模仿的机会就少了。例如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解决起来就比较吃力。因为课本上的例题少了,而课后的习题较多,题型较广,解题思路和方法千变万化,所以只靠理解很难掌握。学习过程的转变,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知识有脱节,感觉自己跟不上班。有的学生上课老师讲的全都听得懂,而且也记得住,但到做作业或考试时,面对数学题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使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另外课后要给学生多加辅导,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本,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对学习过程的转变逐渐适应。

三、学习心理由单纯稳定性向复杂多变性转变

升入七年级,学生在心理上的飞跃表现有:大人感、新鲜感。刚到中学,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新的校园,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不少学生暗下决心,决心以初一为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做出新的努力,拿出新的成绩,让人们惊叹,让人们公认自己的存在价值。 总之,在他们身上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在他们前面是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对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感到欣慰,要珍惜、爱护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把他们这种自信有目的地引导到学习数学上来,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充满自信心,千万不要用冷水去泼他们刚燃烧起来的希望之火,不要用讥讽去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要以支持学生,鼓励学生为主,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推心置腹,这是我们教学成功关键所在。

鉴于上述分析,为了使学生能适应这几种飞跃,在设计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尽量多举例,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综合总结出一般规律,每引入一个新概念,新定义,法则都不要太快,要稳步前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扎扎实实的学好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

2.要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开始时要求不宜过高,作业不宜太多,错误要及时订正,并且第一次试题不能太难让他们都能考好,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指导思想上,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少数人。

3.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例题的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泛性,严谨性,例题最好能搞课本习题与例题的拓展和变化。教学中,如果我们把握了学生学习上的转变,认真、自然地做好过度工作,就会使形式的数学学习跃上新台阶。

上一篇:英语专业口语实践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让数学重塑中职学生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