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05 10:19:39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业务创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为人民银行实施监督管理职能带来了一定难度,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全面开展给国库监管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资格认定难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银行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对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资格认定。一般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方法,定量指标主要由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网点分布四类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主要由国库业务情况评价、资金结算总体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等六类指标组成。近年来,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各地入驻量的增加,新设机构迫切希望以取得资格来推动业务发展,但新设的机构不论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都与资格的准入规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资格审核中加大了人民银行认定难度。

(二)业务规范难

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后,财政资金的拨付流程发生了较大改变。在业务办理中,银行先向预算单位垫付拨款资金,再与国库部门清算,在时点上客观造成国库对预算支出的监督较滞后,减弱了国库部门对财政资金拨付的监督权,在银行与国库部门清算资金时,若国库部门发现支付款项有问题,也只能做事后补救,如补救不及时易形成资金风险;特别是“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后收”违反了“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基本制度。

(三)监督检查难

首先,国库、财政、银行、预算单位之间还没有完全联网,清算信息得不到及时共享,当日不能及时进行账务核对,各参与机构之间的对账均采用月度手工勾对方式,时效性差;其次,有的地方虽然实现了联网共享,但财政、银行与国库部门传输的电子数据是没有加密的文本文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再次,国库部门虽然对银行资格进行了认定并签订了支付清算协议,有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检查的权利,但对“零余额账户”和结算的监管,还依赖于财政部门和人行会计部门,对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依据。

(四)行政处罚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对银行的处罚,主要是撤销行政许可或注销行政许可;但银行从之日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取消资格,将承受来自银行、财政部门、政府的压力,如要重新认定银行,必然有一定的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国库资金的支付。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资格认定管理,严把国库准入关

一是规范地方国库集中收付银行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银行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以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原则,严格审核金融机构资金实力、资产状况、业务人员素质和防风险能力等方面,用集中审议与综合认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银行资格,签订“财政资金支付与清算协议书”,明确各参与方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的职责和义务;二是做好银行的年审工作。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对辖内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资格进行年审,对不合格的银行机构要依法取缔资格。

(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国库监督职能

完善的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是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财政支付信息网络,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依托一体化网络,全面监控预算单位每笔资金流向,事前做好对每笔资金用途的合规性审核,事中做好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的拨付、审核银行申请划款数额、银行是否在规定范围为预算单位办理资金支付等方面的跟踪,事后做好定期开展对银行零余额账户的检查。通过制度建设、网络建设等手段,强化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管理,有效发挥人民银行国库监管职能,实时监督国库资金流向,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行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三)创新监督检查手段,加大国库业务监管力度

一是创新非现场监管手段。建立信息报送制度,银行机构对新设、变更、撤销的财政、税务等征收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开设的非税收入收缴等专用账户发生变化时,须将变化情况及时报送当地人行国库部门备案,以便及时掌握和了解银行对专用账户的管理情况;建立柜面监督登记制度,人行国库部门应将有差错的缴款书、违规办理的退库书或违规拨付的预算拨款凭证在《柜面监督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并将有关凭证复印存档,同时,对经常出现差错的银行,及时约见相关单位负责人诫免谈话,督促整改。二是在现场检查方面,建立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定期现场检查制度,根据非现场监管发现的苗头和问题,每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现场检查,不断规范集中收付业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制定奖惩机制,强化理国库监管效果

为提升国库监管效果,基层人民银行应结合实际参照年终检查将银行划分为A、B、C、D等不同的类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国库业务良好,考核评价等级为A类银行,给予通报表彰,授予“国库业务先进单位”称号;二是国库业务存在部分问题,但无资金风险,考评等级为B类银行,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国库业务存在问题较多、较严重,考评等级为C类银行,对其通报批评,并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四是对于违规办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屡查、屡纠、屡犯的考评等级为D类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协议,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国库集中收付资格,解除相关清算协议。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提升银行对业务的重视,使国库监管效能取得良好成效。

上一篇:探析边防部队集中核算的现状 下一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预算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