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制度下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探究

时间:2022-08-05 09:28:45

新财务制度下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比较落后。根据会计法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具体要求,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较弱的现象,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重点看资产存量清算和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监督,实施民主理财的工作。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在我国社会主义自由市场的环境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任务等都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些变化,事业单位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转变旧观念,剔除旧管理摸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增强内部的控制。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给国家和单位产生损失。

一、事业单位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1)在我国社会主义自由经济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中预算的资金和收人越来越复杂化,并且也越来越多样化,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现了企业化或半企业化的经营,采用承包和租赁的经营方式。因为单位和员工都对利益有追求,这就容易对物质利益比较看重,对管理的要求就会变弱,给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一直受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和收入比较单一,单位的费用靠供给,从而产生“要、靠、等”的思想。自从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单位领导就开始抓创收,大力发展事业单位的文化产业,增强单位的适应性,正是这些原因使单位的收人的多样化,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结合管理,预算与资金结合管理。由于这些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尽最大努力减少财务管理出现的失误。

(3)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不重视财务管理,再加上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很多的职工就没有培训和学习过,直接跑过来上岗,缺乏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经验,导致财务管理的基础变弱,不能发挥出它的监控作用,这是财务管理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做好资产存量清算和绩效考核

认真开展资产存量清算和绩效考核,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资产存量清算就是管理好财务清算,清楚家底,它是强化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清算管理资产,需要贯彻“统一顿导、合理调配、分工管理、物展其用、层层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资产的清算和管理。单位的资产应进行清算、构建、报废、变卖和闲置资产的调剂的管理,保护资产完整性,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的目的,让单位的资产进行合理的流动,这便表现出资产的效益。绩效考核就是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绩效考核。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法,所以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资产考核时,可以借鉴其它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从会计的方向看,绩效考核的指标中所有的数字都能从会计报表中得到。

(二)对票据进行规范管理

事业单位所使用的票据很多,其中有财政部门的票据,单位内部使用的票据及营业性的发票等,这些票据的使用范围都不相同,并且对不同性质的款项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票据元素给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也给那些有私心的人提供了投机空间,所以必须增强对票据的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对一些不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离管理。加强对空票据的保管,在填发、收敛和审查时,采用分工负责的方式;

(2)规范使用票据。按照票据的性质和内容填写;

(3)正确写票据。填写票据要保证内容真实、数字精确、要素齐全;

(4)票号按要求对应。对已出的票据要进行审核,避免票据的丢失,票据必须真实的反映了各部分经济活动。必须按照真实情况上交各项经济的收入,不能胡乱填写票据;

(5)明确责任。一旦查出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出现隐瞒、不按时上交收入或私自填写收入支出行为的,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对直接责任人做出调岗甚至开除的处理。

(三)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能不能有效实施,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关键。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极其重要,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法律法规观念和工作能力的高低共同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工作队伍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监督意识能力,便可以对内部控制提供组织保证。只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效地对各个财务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将被动的监督变成主动的自律。

(四)完善控制方法增强防范

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必须采用科学的控制方法,通过有效地组织规划控制,授权的批准控制,会计的审查控制,预算控制以及内部其它控制方法。必须认真区分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合理地界定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将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并加以运用,来达到获取最佳效果的目的。除了这些,还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也就是对重要环节进行控制,对风险控制点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对控制点活动的预测和监测,并且要建立一套具有预警、报告、应急、评估及预防的制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对财务工作管理进行有效地内部控制,将发生严重经济损失和工作失误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进行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提高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必须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胡亦农.浅议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2年6期

[2]曲萍.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年2期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探讨 下一篇:探索部门预算管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