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成因的国际比较

时间:2022-10-05 07:05:05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成因的国际比较

摘要: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分布的统计特征,并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来自于内部欺诈,并主要发生在公司信贷部门和零售银行部门,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公司治理改革与内部控制来控制操作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5-0042-03

一、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搜集的统计分析

在操作风险定义基础上对业务类型/损失事件的内部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是对操作风险精确计量并配置资本的关键步骤。其中,最受银行业关注的是委员会所进行的数次数据搜集。2001年,委员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小组(RMG)进行了两次主要以获取银行内部操作风险资本分配相关的信息为目的的数据搜集。第一次是搜集银行业整体和各业务部门层面的内部操作风险资本分配的数量以及总收入和其他风险暴露指标,第二次则搜集与具体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相关的信息。

2002年,RMG在前两次数据搜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搜集,89家银行提供了涵盖逾47000个损失金额在10000欧元以上的损失事件的组合数据。表1和表2是对上述损失数据按委员会定义的损失事件/业务类型进行的分类统计。根据该调查结果,可以分析目前国际活跃银行面临操作风险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1. 损失事件并不是按照事件类型和业务部门平均分布的,主要集中于零售银行-61.10%)、交易与销售-10.86%)、商业银行-7.22%)和零售经纪-6.9l%)业务,此四个业务部门所占的比重超过85%。

2. 就事件类型而言,也有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其中,外部欺诈-42.89%)、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35.07%)、雇佣合同和工作状况-8.52%)以及商业行为-7.17%)四个事件类型引发93.15%的操作风险事件。

3. 同损失事件数目的分布相比,损失金额的分布相对平稳。在事件类型方面,主要集中在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管理-29.41%)、有形资产损失-24.29%)、外部欺诈-15.54%)占比略大;损失频率最多的零售银行业务部门在损失金额上占比也最高,而损失频率占比处于中间的公司信贷业务部门的损失金额的占比却高达28.95%仅次于零售银行业务,值得关注。

4、综合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两方面因素分析,外部欺诈、实体资产损失和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是对国际活跃银行影响较大的三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

从委员会对操作风险事件类型的定义可以看出,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成因:一是银行外部因素,如第三方盗窃和欺诈、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或非客户对手方的失误;二是银行内部因素,如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失误,此类内部原因主要为非主观故意的失误。

二、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搜集的统计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不重视操作风险损失历史数据的积累,再加上在不完善的信息披露环境下产生的隐瞒风险事件的动机,使得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历史数据严重不足且较难搜集。随着银监会强调防范操作风险和银行业及理论界日益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损失数据的搜集已起步并获得部分有益信息-樊欣和杨晓光,2003;张新杨,2005)。为比较国内外操作风险损失的不同成因,笔者在已有信息基础上,从互联网、媒体公开报道和法院案例三种来源收集了发生于2002―2006年期间的317个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现状进行了定量的概括和归纳,见表3。

虽然数据搜集存在样本不足和片面性的缺陷,但从表中仍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损失的分布特征:

1. 损失事件主要分布在公司信贷部门和零售银行部门。公司信贷业务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达到72.37%,且损失金额占比高达97.2%;零售银行业务此两项占比分别为17.33%和0.13%,这与国际活跃银行中零售业务部门损失事件发生频率最大且损失金额占比最高的情况差异明显,但却符合我国银行业公司贷款在资产中占比最大的业务结构。

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操作损失事件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特别是银行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所进行的主观故意的内外部欺诈行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发生频率分别为52.36%和22.71%,并且内部欺诈的损失金额占比达60%以上,这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损失事件类型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和业务操作过程,而内部欺诈发生频率和损失金额仅为3.31%和7.23%有极大差异,这也暴露了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薄弱隐藏着巨大的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内部和外部欺诈,其次是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而其他操作风险占比均很小,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的公开报道和近期文献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内部欺诈事件的特点:-1)涉及金额较大,有相当多数案件涉及金额超过千万,更有少部分涉案金额超亿元,而损失高达数十亿元的内部欺诈事件也不鲜见;-2)管理人员欺诈比重较高,有超过60%的内部欺诈主要与高级管理人员有关,并且职务越高的管理人员的内部欺诈所造成的损失越高。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和国内既有文献,操作风险内部欺诈事件易发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1. “委托一”关系错位,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占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银行产权的初始委托人为全民,国有银行内部也存在委托关系,每一层次-总行一一级分行一二级分行一支行一网点)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而从初始委托人到最终人的“委托一”环节较多,其存在的主要弊端有:初始委托人-全民)缺乏对委托人的约束。由于初始委托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分散性,且难以“用脚投票”和“搭便车”心理使他们对国有银行的监督缺乏主动性;同时,另一委托人政府监督部门的官员又由于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也难以避免地出现监管不力,从而产生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并且,过长的委托链条又放大了这一问题。

2. 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不力导致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不足。由于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和国有产权所有者代表职能未具体明确,即使国有银行在形式上建立其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只要单一的国有产权继续存在,仍会导致董事会缺乏动力监督经营者,这是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缺陷,也是产生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国有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高和各级组织的内部控制约束力呈金字塔形分布,即级别越高的管理者受到的约束越小,从而内部舞弊的损失越大。

3. 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不足和激励失当以及基层监管者的业务素质问题。由于我国经理人市场机制的缺失使得委托人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会产生偏差,从而带来激励不足或失当等弊端;此外,基层监管者业务素质不高,而金融创新、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内部舞弊的操作风险事件难以被监控。

四、利用外部损失数据度量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

相比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搜集整理显得更为落后。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才开始内部操作损失数据的搜集,尚未建立起内部损失数据库,已建立的数据库的操作损失事件也多为高频低危类。内部数据的不足使得各银行难以准确计算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尤其对于低频高危类事件。然而,低频高危类事件构成了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主体。在操作风险计量精确性不高的前期,要提高我国银行业资本度量的精度,银行需要从公共或行业数据库中获取外部数据以补充银行内部数据。

然而,使用外部数据度量操作风险会产生内外数据的不同质、扩大规模问题和缺乏兼容性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损失数据的产生过程,而这与数据的搜集途径有关。外部数据库-公开信息)一般只记录极端或高额损失且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处理。因此,综合了内外部数据进行损失分布估计会偏向于高额损失,由此计算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金会严重高估。一般而言,只有超过阈值的损失数据才会被计入数据库,而多数银行内部、行业和公共数据库的阈值并不一致,后者通常高于前两者。应用内外部损失数据计量操作风险的优缺点比较见表4。

现实的解决措施是,在银监会的统一部署下,采用自上而下建模方式,由多家银行共享各自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共同使用全行业同业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使我国银行业在较短时期内既达到新协议的标准,又能提高操作风险资本配置效率;其后,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可逐步建立自身操作风险损失数据,采用更佳的计量法。

参考文献:

[1]Ariane ChapelleYves CramaGeorges Htibner Jean―Philippe Peters. Basel II and Operational Risk:Implications for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sector[C]National Bank Of Belgium Working Papers―Research Series NBB Working Papers No.5 1,45-68

[2]Kenneth.Afroot Jerenmy Stein.Risk management,Capital Budget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Policy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 integrated Approach The Wharton school,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

[3]李志辉,范烘波.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

[4]万杰,苗文龙.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7)

[5]罗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再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下一篇: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合监管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