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危机之下 科学发展

时间:2022-10-05 05:24:11

高职院校危机之下 科学发展

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扩招,带来高校的急剧膨胀,但教育的优质资源建设没有跟上,在这个节骨眼上,生源又有一定的计划和控制,从招生批次来讲,高职是最后一批录取,大多数人是无可奈何才上的高职。在如今的招生竞争下,高职院校在和本科争,在和同类院校争,在和国外的教育机构争,还和那些有辍学想法的学生争……所以有些高职学校就‘吃不饱’,生源日渐萎缩了。高职院校现状,迫使其要进行转型发展,才能得以大浪淘沙,适者生存。

一、危机之下,高职院校自身转型升级

要实现劳动力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转型,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从学历本位型向能力本位型转变,从一次性终结型学校教育制度向在终身学习体系中设计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深刻转变。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要转型升级,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正确处理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与办学特色的关系,提高办学质量;正确处理好与行业、企业及属地政府互动办学促进发展的关系,加强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有效地探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模式的提升与完善,增强办学活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应该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现代职教体系。这样的话,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的地位问题就有所解决。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批中专学校陆续以不同形式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全面转型与快速发展,是新建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拟就新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由中职向高职的全面转型与快速发展谈几点认识。

第一,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新建高职院校大都是近几年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成的,普通中专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培养目标是以干部教育为主,这些学校升格后,其领导层中许多人来自普通高校,他们长期接触的是本科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就成了新建高职院校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立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渠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四有”上,即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

高职教育由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是新建高职学院必须跨越的一道门坎,为促使这种转变尽快完成,新建高职院校必须遵循“三个立足”的办学方针,即立足市场设专业,立足岗位设课程,立足就业抓教学。要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设置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指标,在狠抓教学质量、树立品牌意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探索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教学、以就业促招生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第二,要优化办学条件,创设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硬件设施。

经费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特别是当职业教育逐渐由政府行为变为市场行为实行“断奶”后,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便面临巨大的困难。因为历史短、起点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新建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离一所大学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不尽快改善办学条件,总会觉得矮人三分、底气不足。没有钱,又要谋发展,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怎么办?只能苦练内功,自主发展。新建高职院校不能有完全依赖上级部门的“等、靠、要”的思想,而应积极创造条件,以改革求发展,利用各种渠道,开源节流,内部挖潜,想方设法自筹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为学院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于新建高职院校而言,自筹资金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首先是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以增加学费收入;其次是积极实行后勤社会化,致力于发展校办企业,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再次是严格实施教师聘任制、人事制与结构工资制,大力改革人事制度,盘活和优化人力资源;最后要敢于向银行贷款,实行负债经营,超前发展。

第三,要大力提升师资水平,建立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由中职升格为高职的学院必须警惕一种在教师中较为普遍的糊涂观念,即以为学校跨进高职院校行列,就“高人一等”、“高枕无忧”了。虽然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但学校的硬件、软件、质量、效益、声誉等等不可能马上“水涨船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能力、品德、风格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有很大提高。高职与中职相比,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高的科研能力与外语水平等,因此,大力提升师资水平,建立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新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新建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一是大力引进骨干教师。主要是从高校招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还可以从高校与企业中聘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主要是选送专业教师到本科院校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或是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甚至可派到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进行职业技术研修学习。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应报销全部学费,在学期间不影响结构工资收入。四是启动“名师工程”,广兴教科研之风。科研往往是新建高职院校的弱项,以科研促教学需要有个过程,可以通过设立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制定科研成果奖等措施,提高新建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水平与实力。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抓好机制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一是要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建立教师学习体系。使广大教师扎实持久地接受继续教育,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在继续教育中,更要把师德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强化教育。三是建立师德评价评估体系。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个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路子。同时,还要建立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第四:开拓就业途径,解决学生后顾之忧开拓校企联合办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产合作途径,,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加强职业性的培养。此外,鼓励学生创业,适度发展创业基地。学校可以提供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

总之,危机之下,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改革,科学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上一篇:老烟囱与麻雀 下一篇:木匠邀我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