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5 03:42:01

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综述

摘 要:当前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他们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有限。实际上,当前初中生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的睡眠障碍者。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可以通过人格、认知等中介变量看出他们的相互作用。睡眠质量对于身心都处于发育期的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研究初中生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目的不仅是帮助中学生培养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更重要是通过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应激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继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关键词:应对方式;睡眠质量;人格;应激;压力

一、相关概念

1.应对方式的界定

应对是当今心理健康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具体是指当个体面对挫折或困境时,为减轻负面的影响而做出相应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的过程,它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对方式则是指人们对付内外环境压力及情绪困扰时所采用的方法或策略。

Lazarus和Folkman将应对方式分为问题应对趋向和情绪应对趋向。 而我国心理学专家黄希庭将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划分为6个因子,分别为:问题解决、忍耐、退避、求助、发泄和幻想。

2.睡眠功能、睡眠质量的界定

关于睡眠功能存在不同的解释,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的目的就是让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使机体获得很好的功能恢复。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动物睡眠的目的就是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从现有资料来看,衡量睡眠质量的衡量不光是从睡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睡眠的深度。

二、初中生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应对属于应激的范畴,而应激本身是情绪状态中的一种,虽然情绪具有暂时性和情境性,然而不同类型的个体都会有自身的一套相对固定的应对方式。当前青少年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也是从这些着眼点入手的。

其中,吕杰、夏盟、桑青松运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及《人格成熟测验》中有关挫折情境的项目向芜湖市随机抽取的200名初中生施测,分析结果得出:稳定型、恃强型、敢为型、实验型的学生在挫折应对的内外表现上都呈正相关,这类学生能客观、积极地看待挫折,从而保持情绪和行为的稳定;敏感型、怀疑型、忧虑型和紧张型在此项指标上呈负相关,他们遇到困境时多采用消极方式应对。

张涛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三所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以《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经过数据统计得出,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则相反。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来看,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问题解决的同时还可以舒缓压力,而消极的因对方式不仅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还会对个体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朱卫红、黄希庭选取云南曲靖市五所中学的初中生,采用黄希庭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研究不同家庭类型和家庭支持方式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在单亲家庭中的初中生,其应对方式相对于完整家庭的初中生而言,更倾向于幻想和发泄;重组家庭中的初中生发泄、幻想、忍耐显著高于完整家庭高中生。处于高支持家庭的初中生在积极地应对方式如问题解决、求助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支持家庭的学生。

三、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睡眠的研究基本上是以20以上的青中老年为研究对象的,16岁以下的少年睡眠的相关研究较少。尽管如此,中学生的失眠状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睡眠质量是考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Sachneider&Helmert(1987)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显示,失眠者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

王世方、自孝海等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422名大中学生进行睡眠总体情况的测评,结果得出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心理负担相对较轻,故而较少出向睡眠障碍。

有关研究指出,睡眠质量也与人格特质有关,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制性的人格所属个体,睡眠质量也相对较好;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所属的个体,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王欣,2001)。[17]而内向性格的学生睡眠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外向性格的学生(杨艳杰,2000)。A型人格的个体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总分上都高于B型人格个体(王玲,2002)。

高莉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表》抽取统一地区五所大学的学生,研究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施测结果得出:睡眠质量好的个体注意力、体力、精力、思维状况显著高于睡眠质量较差的个体,但是在记忆力与成绩因子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

黄岗采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重庆市两所大学的学生施测分析大学生睡眠质量、压力、时间管理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测量数据得出: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得好的学生,睡眠质量也相对较高。由于时间的紧迫感是压力源之一,能够较好地管理时间也就意味着增加了自身应对压力的信心,并将此项压力归因为可控变量,从而减少由焦虑带来的睡眠障碍。

四、应对方式与睡眠关系的研究

Shevyhealey在关于失眠者的研究中发现,失眠者在失眠开始的一年内比睡眠正常者经历更多生活应激事件。并且在失眠发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降低,继而面临其他的健康问题。他认为,这些不利因素会导致失眠者将压力内化。虽然应激事件可能会引起失眠,但对应及时间的不良应对方式直接造成了睡眠的障碍。

Charles的研究发现,失眠者与睡眠正常者面对的生活应激事件并无显著差异,只不过失眠者体验到的压力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因而选择情感取向应对策略而不是正面地解决问题。个体的应对方式是调节睡眠的重要因素,而训练对应激事件的积极的认知和应对是治疗失眠的良策。

Voss将应对方式分为监控型和非敏感型,类似于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问题应对趋向和情绪应对趋向。部分失眠者习惯于采取监测性应对,由于他们的这种不懂得变通的应对方式,容易引发焦虑,最终导致失眠。

赵郝锐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得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习惯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小论文写作的引导 下一篇:浅谈高职高专电子专业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