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松芽苗移栽技术应用与推广研究

时间:2022-10-05 12:36:54

国外松芽苗移栽技术应用与推广研究

摘要:国外松是指天然分布非本土、由国外引进栽培的外来松种的总称。其具有生长快、易成林、抗贫瘠、适应性广、材质优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南方各地荒山绿化及迹地造林的当家树种。但按常规育苗技术,其成本高,风险大,种子靠进口,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育苗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如何提高苗木产量、质量,降低育苗成本,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外松种子发芽出苗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育苗规程,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总结出一套国外松育苗新技术。采用该项技术育苗。极大地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单位产苗量及苗木出圃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国外松 芽苗移栽 培育技术 应用与推广

一、国外松概况

国外松是指天然分布非本土、由国外引进栽培的外来松种的总称。本文所称的国外松是指从美国引进的美国南方松,主要包括火炬松、湿地松等。我国南方的气候与美国南方的气候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美国天然分布的南方松,在我国引种栽培后获得极大成功。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广泛的引种驯化试验后开始进行规模化生产。至今,引种栽培最成功、栽培面积最大的当属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对气温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湿地而生存;耐低温,抗贫脊,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国外松适生最好的环境条件: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4~21.8℃,绝对最高温38℃,偶有达到41℃,绝对最低温为-17℃。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可种植。国外松在中性至强酸性水土流失红壤丘陵地及表土50~60厘米下为铁结核层排水不良的沙粘土地均生长良好。国外松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的低丘陵地也能旺盛地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地或者积水地则生长较差。国外松为喜光树种,极不耐荫,抗风力较强,适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

与乡土树种马尾松比较国外松具有早期生长快、易成林、适应性广、材质优、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南方各地荒山绿化及迹地造林的当家树种。

(一)国外松的作用

国外松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枕木、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同时,建设国外松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更好地调节国外松在丘陵地区的小气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外松的价值

1、经济价值:

据资料记载,国外松小苗移栽一年生平均树高生长达1米,二年生平均胸径5厘米,树高2.5米;4年生胸径平均达11厘米,7年生胸径达20厘米,年平均胸径生长可达2.8cm,木材平均生长量每亩达12m3;如果种植15年砍伐,木材生长量将达到每亩22m3。木材效益:第10年开始采收松脂,第15年砍伐,可生产木材22m3/亩,按900元/m3价格计算(杂交松木材市场价格高于同期同规格的桉树价格),产值19800元/亩,平均效益:每亩每年可达1320元。松脂效益:第10年时开始采脂,按每亩90株,每株产脂3公斤/年·株,松脂价格4元/公斤(2006年以来价格:4.4到5.4元/公斤),每年每亩生产松脂价值约1000元。这个额外的收入,是其它树种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国际市场的松脂价格有趋升的态势。

2、观赏价值:

国外松苍劲而速生,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我国已驯化成功达数十年,已在长江以南的园林、自然风景区、高速公路、铁道两侧,得到普遍应用。

(三)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研究的目标:

按常规育苗技术,其成本高,风险大,种子靠进口,价格昂贵。传统的大田直播育苗方法,不但用种量多,产苗量少(每千克种子仅6000~8000株),且高矮悬殊,粗细不均,质量低劣,成本高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育苗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如何提高苗木产量、质量,降低育苗成本,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外松种子发芽出苗的特点,打破传统的育苗规程,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总结出一套国外松育苗新技术。采用该项技术育苗,极大地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单位产苗量及苗木出圃率,使每亩苗木出圃量达5万株以上,一级苗达80%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具体方法:

选择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适合国外松苗生物学特性的土壤作为苗圃地。并制作好苗床,然后浸种、播种和苗床管理。播种后,大约20-25天种子发芽,苗高4-5厘米侧根未长出前就可以芽苗移栽。拔芽苗时,用3个手指捏住子叶下端轻轻拔起,放入盛水的器皿中。注意芽移时间控制在种壳未脱落时,就是所谓的“戴帽芽移”。种壳脱落,子叶展开,芽移成活率低。拔过苗的沙床浇水,重新盖上薄膜。

二、主要技术要求和措施

(一)苗圃地的选择与处理

1、苗圃地的选择:

国外松苗喜光、怕水涝,圃地以选择地势平坦、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呈微酸性的原培育松苗圃地为佳。

2、苗圃地处理:

(1)圃地翻耕以晚秋翻耕为好,若因起苗延后圃地腾出延误,则应在圃地完成起苗后立即进行。(2)苗床规格一般畦面宽1.2米-1.5米,沟宽0.3米-0.4米:床面平实、床边紧实、边拐整齐、沟沟相通,较大苗田应加开中沟。(3)施肥、杀虫、消毒:有机肥1500-2000kg/亩或复合肥50kg/亩;呋南丹粉剂2kg/亩,生石灰10kg/亩。结合整地将肥料、消毒剂翻入土中。整地要细致,尽量将土块打碎敲细,然后畦面用木板拍平,有条件的地方在畦面上覆盖2厘米左右厚的黄心土,这样既能预防病害的发生又能控制杂草的生长。圃地整好到芽苗移栽有1个月以上的时间,以便肥料腐化。

(二)种子的处理

1、浸种:

用1:1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种子消毒,洗净后,浸入40℃的温水中。也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800倍液浸种二十四小时,然后洗净进行摧芽。

2、播种:

浸种后,在晴天抓紧整理苗床,苗床面积视种子数量的多少而定。一般每500克种子播2平方米为宜。为了便于人工操作,苗床的宽度为1米左右,整平苗床后,用黄心土垫床以减少杂草的生长,黄心土覆盖厚度为2厘米。待浸种后的种子洗净、去除瘪种、放入竹筐里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时做到撒播均匀,不重叠。种子播好后,用细沙土覆盖,覆盖的厚度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然后把所有沙子和墙体等进行全面消毒,覆盖无滴薄膜压实,防止漏气或薄膜被风掀起。最后搭好棚架,盖上地膜,使种子处于温床摧芽中。

(三)苗床的管理

苗床管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关键环节,种子播下后,苗床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种子发芽的需要。地膜受太阳照晒后,水分蒸发,如发现床内沙土晒白要立即揭膜洒水补湿,保持苗床内一定的相对湿度。温度要求:出苗前控制在40℃左右,以利种子发芽;出苗后控制在25℃左右,保证幼芽生长需要。种子在温床里发芽迅速,约经一星期后便陆续破壳出土。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内层薄膜,中午要适时揭开苗床两头地膜以利通风降温,防止“烧苗”诱发猝倒病。最好设棚遮荫,早晚拆除,中午遮荫。幼苗出土后,即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雾一次,预防幼苗病害。如发现幼苗瘁倒病,立即清除病苗,然后喷洒1000倍液的敌克松水溶液,间隔一星期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

(四)芽苗移栽

芽苗移栽是整个育苗过程的最重要环节,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出圃率的关键。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移栽前:

先将整好后的大田用1000-1500倍的果尔水溶液进行畦间喷洒,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可持续2个月)。

2、移栽时期:

待苗床幼苗子叶长出变绿还未脱壳,侧根未长出前进行移栽。

3、起苗时:

先将苗床用水喷洒一次,湿润苗床,便于起苗和以免损伤主根。

4、移栽时:

先用竹签在大田畦面刺一窄缝(深约5-6厘米),然后把幼苗根茎轻轻地放入窄缝中,并使主根舒展,再用竹签插入幼苗旁边轻压幼苗主根,使主根与土壤紧贴在一起。

5、移栽后:

向畦面喷洒定根水,洒水量的多少以把泥土湿透为宜,使幼苗主根与泥土充分接触。

6、移栽时间:

以阴天为最好,晴天时,以上午十时前或下午三时后为宜,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射时间移栽。

7、移栽密度:

株行距一般为10×6到10×7厘米为好,每亩大田移栽幼苗5-6万株为宜。移栽后,如果连续出现干旱天气畦面干燥,要继续浇水,待过6-7天后,即可进入大田成苗管理。

(五)注意事项

1、芽苗移栽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细嫩的芽苗受到损伤。

2、无论在取苗、运输或移栽过程中都要防止芽苗失水。

3、移栽前圃地不必浇水,以利移栽后浇水时产生的液泥和土壤吸水膨胀后使芽苗根部与土壤紧密接触。

4、移栽后3-4天,因种壳还在芽苗上,要防止鸟雀的危害。

(六)大田苗期管理

1、除草:

除草要及时,每月拔草2-3次,做到圃地无杂草,松土要结合除草进行。

2、覆土:

覆土在苗期管理中进行,6-8月份每月一次。覆土用带有菌根菌的土为最好,筛成细土均匀覆盖在苗根上。覆完后,用软的东西轻轻掸去苗木上残留的土。

3、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一般7-8月各施一次肥。用沤熟的饼肥稀释液或0.2%的尿素溶液进行追肥。

4、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松苗猝倒病、立枯病,以及蝼蛄、地老虎、大蟋蟀等地下虫害,和松梢螟、松梢小卷蛾、日本落叶松蜂等虫害,防治方法与其它松类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样。

三、芽苗移栽技术与传统育苗技术的效益比较

(一)苗木的产量有充分的保障

采用芽苗移栽技术育苗,苗木的产量有充分的保障,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芽苗移栽不受鸟、兽、鼠类的直接危害,使种子基本达到粒粒成苗,并且等外苗少,苗木出圃率高,比传统育苗经济效益提高三倍以上。

(二)苗木的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由于芽苗移栽,可以分期、分批、分级进行移栽,早出土的幼苗先移栽,迟出土的幼苗后移栽,大小不混在一起,株行距又可以人为控制,所以幼苗生长平行,苗木比较均匀,叶下苗很少,粗细长短比较一致,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传统育苗相比,苗木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土地的利用率

传统育苗是大田直接播种,由于受鸟、兽、鼠等各种动物的危害,造成疏密不均,单位面积产苗量不一样,稀的田块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密的田块长成了豆芽苗,不利于壮苗的产生。芽苗移栽从根本上解决了弊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培育出优质壮苗。

(四)便于科学管理

国外松种子出苗时间早迟悬殊很大,前后出苗时间相差1-2个月,第一批幼苗出土移栽后,过了一个多月,苗高已达4-5厘米,最后一批幼苗还刚破壳出土。因此,前期苗木高大,后期苗木矮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只有加强后期苗木的抚育管理,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促进后期幼苗的快速生长,使后期的苗木也达到合格苗的要求,提高苗木的出圃率。

四、结论

国外松芽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一是芽苗的培育,二是芽苗的移栽。运用芽苗移栽培育的苗木密度合理、分布均匀、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整齐,树形优美,大苗种植成活率高,一级苗率达80%以上,只要管理得当,不会产生三级苗,苗木出圃率达99%以上。苗圃实施芽苗移栽技术,不仅可增加苗木产量,提高苗木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避免播种育苗过程中鼠、鸟、兽等危害。不但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提供了优质壮苗,而且也给育苗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略论关于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下一篇:桦树育苗与造林技术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