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在子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2:21:12

三维超声在子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子宫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不同子宫疾病患者的二维超声检查及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子宫疾病患者通过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发现子宫肌瘤35例,子宫肌腺病6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其中有2例子宫内膜息肉漏诊,未能作出正常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5.6%;通过三维超声检查对3例子宫内膜息肉均做出诊断,其余病例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为100.0%,且图像清晰,形态直观,有立体感,尤其是可明确病变与官腔及子宫内膜的立体关系及病变的表面结构。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子宫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制订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子宫;三维超声;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43-02

近几年来,三维超声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它是二维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与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除了可以对病变进行纵横扫查、了解病变的内部结构,它对病变的冠状切还可显示病变与子宫及子宫内膜的立体关系以及病变的表面结构。本文对46例不同子宫疾病患者进行了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图像对照分析。以探讨三维超声在子宫疾病的临床应用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2月住院的子宫疾病患者46例,年龄25-66岁,平均38岁,所有病例均经宫腔镜、手术病理证实。在46例子宫疾病中,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35例,子宫腺肌病6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1.2方法

采用麦迪逊SA-8000L1VE超声诊断仪,腹部二维探头频率为3.0-7.0 MHz,腹部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4.0-7.0 MHz。患者取平卧位,适度充盈膀胱,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显示清晰的二维图像后,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界及周围关系,测量病变大小,确定拟三维成像的区域。启动兰维成像模式,调整立体盒大小,选择表面成像模式,平稳扫描后,进行三维图像处理,图像出现了A、B、C三个平面,适当调节X、Y、Z轴,围绕X、Y、Z轴,利用旋转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目标区域的结构进行多平面观察,利用切割、平移等方法使图像显示清晰,将取得的清晰图像存储于超声仪器的硬盘内。以便进行后期处理。对需鉴别病变与子宫内膜关系的病例,应将中心线置于与内膜平行的部位,以显示病变与子宫内膜的立体关系。2结果

在35例子宫肌瘤病例中,多发性子宫肌瘤为20例,单发性子宫肌瘤15例(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6例(单纯性腺肌病为4例,肌瘤合并腺肌病2例),子宫内膜癌2例。以上各病例二维检查及三维检查均作出正确诊断,在该组病例中子宫内膜息肉3例,二维超声检查作出诊断1例,另外2例子宫内膜息肉漏诊,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三维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均作出了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0%。3讨论

在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中已能检查出子宫的大部分疾病。二维图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出子宫病变的数目、大小、形态及病变内部回声结构的情况。但因图像的直观性差,缺乏立体感,在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三维图像是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建立的,除了显示病变的纵横断面外,它还可通过切面的旋转移动,观察病变与子宫的连续性,以及病变的表面情况,通过二维无法显示的冠状切面获取病变的外形与宫腔形态的信息,明确病变与官腔及子宫内膜的立体关系,可以得到比二维超声切面具有立体感的病变情况,这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要,尤其是在明确子宫壁问肌瘤是否突向内膜方向的鉴别诊断方面,有利于临床选择保守观察或建议手术方式治疗。除此之外,三维超声探头频率较二维超声探头频率高,图像更清晰,而且形态直观,有立体感,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表面结构,更有利于小病变的检出。在二维超声漏诊的2例病例中,均为子宫内膜较小的病变:内膜息肉。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中,1例仅表现为内膜局限性回声增强,另1例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启动三维检查程序后,可见局限性较小病变与官腔的关系,从而确诊。

总之。三维超声成像的优势在于具有空间关系明确、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此外尚能显示二维超声无法看到的病变的整体形态,提供了比二维超声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弥补了二维超声检查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上一篇:腔镜下64例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