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05 11:05:56

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就可以看成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的捕捉到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加强 语感训练 提高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感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想象联想,诱发语感

课文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文字,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因而读者要想正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通过想象再现相关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如:教学《峨眉道上》,我通过课件指导引导学生想象:“路如天梯又长又高又陡,这么险的路上行走都困难,背着沉重的石板走,你们想到了什么?这是一些怎样的人?”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铺路人的艰辛及他们具有的无私和默默奉献精神的无名英雄形象。

二、创设情景,培养语感

常言道:触景生情。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中有关在烈火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以及我的内心活动时,我首先采取了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方法,创设了悲壮的教学气氛,再出示课件在烈火中燃烧的壮烈景象,这种氛围让学生仿佛自己也进入了潜伏阵地,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课文中人物的角色,与课文中的人物共同经历了烈火燃烧的洗礼。指导朗读完全文,学生还沉浸在课文描述的气氛中,学生此时已进入了课文人物的情感境界,这样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积累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我在讲授《游园不值》一课时,就是运用了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培养语感的。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在这里巧妙地以联想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连接在一起,使学生融入进诗所描画的意境,迸发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训练,丰富语感

1.在课文教读中训练学生语感的分析能力。语文教读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课堂上老师的引导点拨是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培养学生语感分析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让学生揣摸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彩等形式扩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在写作的训练中培养语感的运用能力。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以文本和其他名著为范例,从中学习方法,培养语感。其次,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描述的情境中,把真实感情表达出来,能够训练学生的语感。

五、感情朗读,增强语感

1.朗读示范。通过范读,学生把老师作为模仿标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朗读。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朗读训练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朗读技巧包括: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和语调的抑扬等五方面。

3.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在《新课标》推荐篇目的指引下有选择地进行品读,既能开扩视野,又能深切体会语言文化的底蕴。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总之,语感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培养学生语感这一关键性环节,在听、说、读、写训练及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满洲里市扎区明德小学)

上一篇:低年级美术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