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05 09:41:37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

摘 要:农村生态环境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文章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7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生态环境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35-01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等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在许多地方都任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的“五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使农村环境产生了新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芮城县1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00多户,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有100多户,百头以上的羊有30多户,都没有达到规模化养殖标准,但猪、羊、鸡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气味的影响,一些达到了规模化的养殖场都没有规范“三废”处理设施,大量的粪尿及冲洗废水随意排放于自然环境,气味对周围邻居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再者是存在乱建现象,有的建在别人房前屋后,有的建在居民密集居住区。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芮城县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芮城县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15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4.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_丁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人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芮城县2009年施用农药160.8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一年要用1.7万多吨,其中近1/3流失。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

5.秸秆焚烧的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也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甚至影响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县有关职能部门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主要对策和措施

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管理制度,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编制《芮城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各乡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农村养殖业合理布局,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科学规划布局,制定畜牧业发展区划,合理划定调整畜禽禁养、限养区,控制养殖总量,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实现畜禽养殖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同时要大力推广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建设沼气工程。要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_上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2.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农村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对控制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十分必要。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座、橱窗等,把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3.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农村环境,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原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4.生态环境多途径综合治理。在农村地区,规范柴草、粪土堆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提倡垃圾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人乡镇集中处置系统。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湿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农村区域,可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污染源的监测。大力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多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产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村镇建设的规划、庭院绿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的退化和沙化。

上一篇:美元霸权是全球经济失衡根源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企业文化建设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