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5 08:34:39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尝试着构建了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56―01

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学习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

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尝试着构建了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这种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

首先体现在备课上,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的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首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其次,进行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强调当堂达标,减少作业时间,逐步增加学生的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第四,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老师们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模式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我们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而是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才给予即时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侯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五、自我反思,课后延伸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上一篇: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情感互动关系 下一篇:初中英语学习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