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损伤及功能康复分析

时间:2022-10-05 07:51:17

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损伤及功能康复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损伤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后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实施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由临床医生通过阴道指诊法对盆底肌张力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318

【关键词】剖宫产术;盆底功能康复;临床效果;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3.0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1088-01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引发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进行分娩时造成的盆底的支持结构受损。倘若患者的盆底肌肉因为妊娠而造成分娩时受伤,却不能及时恢复,则产后的盆底功能的并发症比较高,对于此类因素,我院开展了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明显降低了患者产后盆底功能的并发症[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均分为采用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观察组,使用常规的剖宫产后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0.5±13),病程0.2-10月,平均病程(0.5±6.8)月;对照组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1.5±14),病程0.5-9.5月,平均病程(1±7.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孕产次等一般资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性的盆底康复健康教育。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以及健康教育,且在进行剖宫产术结束的当天就按照要求进行凯格keg尔的运动。患者可以选择站位、仰卧以及坐位;呼吸应该保持深而缓,进行吸气时应该收缩,再进行尿道的收缩,因此会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当患者的盆底肌进行收缩时,意念应当集中,在持续3-5秒后,便可放松呼吸。以此方法反复进行15-50min,每天进行2-3次。当患者出院时,由护理组长再次对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评估,并进一步指导患者在家也坚持进行盆底功能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待患者产后40天后应回院,由临床专家使用生物反馈的技术,对患者进行客观而精确的检测,并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状况以及纤维的受损类型进行评估,制定出高疗效的诊疗方法。如对患者进行不同的程序,电刺激、生物反馈以及松弛反射等。每周进行2次,一个疗程为10-15次。科室内的咨询电话是24小时内保持通畅,护理组长将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电话跟踪,使得患者在家也可以正确、有效地落实kegel盆底肌肉的训练。实施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由临床医生通过阴道指诊法对盆底肌张力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对比与分析[3]。

1.3评价标准I度是在进行检查时手指位于挤压患者阴道时,会感觉到肌肉松软如海绵,并且在进行肌肉松弛以及收缩时,施压的手指没有感到阻力;II度是当进行肌肉收缩时,施压的手指可以感觉到一定的阻力,但处于肌肉松弛时没有阻力;III度是在收缩或者松弛时都可以对施压的手指产生很大的阻力,犹如手指碰到了一些较为坚韧的块状组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将采用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见表1、表2、表3)

3讨论

女性的盆底组织对于维持盆腔内的脏器正常生理状态以及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当患者的盆底组织遇到了损伤,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以及相应的器官生理状态以及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病理的变化。当患者的盆腔内脏器官(包括下尿道、生殖器以及下消化道等)出现了功能性的障碍,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相关症状,此类病症被称为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盆底功能可通过盆腹动力学以及盆底电生理来诊断是否属于正常。盆腹的动力学以及盆底电生理改变的症状出现比较早,然而盆腹动力学以及盆底电生理的指标改变要与症状的出现严重程度以及时间会呈现正比关系,因此通过盆腹动力学以及盆底电生理的检查指标可以对患者的盆底功能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还可以有效地进行早诊断与早预防。调查中所有的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后8h恢复排气的情况,在实施3个月后两组患者由同一个临床医生通过阴道指诊法对盆底肌张力进行检查,并将趾骨以及尾骨肌(pc)肌收缩力分成了3度。使用指压的实验方法对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评估,指压试验主要是指临床检测者将中食指放到患者的阴道前壁中尿道的两侧,且指尖放到患者的膀胱与尿道的交接地点,向前应太高到膀胱颈,随后再进行诱发压力的试验,若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的现象不见了,则会表现为阳性。本文通过两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后8小时恢复排气情况的比较[5],观察组的97.1%和对照组的71.4%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因此,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金春香,冯丽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对女性生活质量的诠释[J].中国妇幼保健,2012,11(20):12-23.

[2]米热尼沙米吉提.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5):25-38.

[3]陈祥云,周梅玲.子宫全切术与子宫次全切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2(28):89-93.

[4]罗新.妊娠和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04(01):78-95.

[5]吴君,周蓉.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对防治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1(28):99-103.

上一篇: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抢救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和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