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范文

时间:2023-03-02 20:19:50

剖宫产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再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体部纵切口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41-0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再次剖宫产术也随之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总数为2 952例,其中剖宫产1 340例(占45.15%),再次剖宫产116例(占8.66%)。本文通过对116例再次剖宫产术中所见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及对再次手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入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病例共116例,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31岁,孕周37~42周。入院后均未试产,38例已临产急诊手术,68例未临产择期手术,其中67例行绝育术,术中常规缝合壁层腹膜。前次剖宫产手术距此次妊娠间隔<2年5例,2~5年88例,>5年23例。

1.2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均沿原手术瘢痕切开修剪皮肤层瘢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分组方法:依据前次剖宫产手术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

1.3术中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子宫切口处与临近组织粘连较薄,易分离无出血为轻度,大网膜腹膜粘连于子宫切口处,分离时有出血为中度,切口与膀胱、肠管广泛粘连为重度)。术中见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瘢痕与子宫均匀一致为愈合良好,较正常肌层变薄或不全断裂为愈合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腹壁不同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的影响结果见表1。

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3.1 腹壁纵切口的选择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的优点[1]。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取此种剖宫产术。但再次剖宫产术时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可能因为横切口时暴露腹直肌面积增加,腹直肌与前鞘分离部分增多,分离腹肌时部分肌纤维断裂,术后形成粘连增加,造成再次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延长,损伤出血量增加。有时只有横断腹直肌才能进入腹腔,由于解剖层次不清而易误伤膀胱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术式,对可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为宜。

3.2子宫切口的选择

子宫下段肌壁薄,有腹膜覆盖,下段横切口沿肌纤维的走向撕开分离,因此损伤小,易于对合,腹膜覆盖后减少与大网膜、肠管、膀胱等的粘连。子宫体部纵切口切断子宫前壁肌纤维,肌壁厚,缝合较困难,产后子宫肌肉收缩作用明显,对切口愈合有影响,且易与大网膜肠管发生粘连,此说明宫体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时,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子宫下段横切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剖宫产应首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有益,而且子宫下段横切口85%切口愈合良好,如无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存在,可以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试产分娩,据郑彩微等报道成功率可达76.5%[2]。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2]郑彩微,洪卫.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6-457.

(收稿日期:2007-06-20)

剖宫产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剖宫术; 产妇;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97-01

1 剖宫产对产妇术后影响

1.1 产褥期感染增加。包括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剖宫产后子宫内膜炎、剖宫产后泌尿道感染,后二者的发生率远高于阴道分娩者。

1.2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原因包括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多因感染而影响胎盘附着部位复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裂开;胎盘、胎膜残留出血;子宫内膜炎。

1.3 术后肠粘连、肠梗阻。肠功能损伤多见于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

1.4 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妊娠期血液多呈高凝状态,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碍静脉血液回流,使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加之剖宫产麻醉时,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手术操作损伤血管壁,术后产妇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肢体活动少,静脉输液时间较长等,均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5 由于术后切口疼痛,加上术后禁食水,影响乳汁分泌及母婴接触,影响母乳喂养成功。

1.6 盆腔粘连。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膜的炎性反应、异物反应、对腹膜的剥离缝合导致的组织缺血等等均可导致粘连。

1.7 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的比率也呈上升趋势,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对妊娠妇女的危害较大。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剖宫产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和盆腔内膜异位症。有报道前者发生率为0.03%~1.70%,盆腔内膜异位症少见。潜伏期为6个月到1年,最长达4年[4]。

1.9 增加剖宫产术后计划生育手术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放置、取出节育器子宫穿孔及节育器异位可能,增加人工流产时子宫穿孔可能,同时也给剖宫产术后中期引产带来困难。

1.10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此并发症虽发病率极低,但高度危害妇女生命。

2 剖宫产术后的保健

2.1 少用止痛药物:剖宫术后,作用逐渐消退,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开始出现疼痛。此时,为了让产妇能很好地休息,医生都会适当用点止痛药物。

2.2 产后尽力排尿:在手术前后,医生会在产妇身上放置导尿管。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多翻身可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应嘱产妇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以起到冲洗尿道、预防感染的作用。

2.3 尽早活动:产妇不要静卧,6小时后应放枕头,两侧多翻身,每隔3-4小时在他人的帮助下翻身一次,同时应适当活动四肢如屈伸肢体等。产妇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以促进子宫复旧,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

2.4 清淡饮食: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应暂时禁食,术后6小时,可进食以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第一餐以清淡简单为宜,例如稀饭、清汤,并要少量多餐。注意的是剖宫产产妇尽量避免饮用糖水、牛奶、豆浆等易于产气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如鱼、鸡肉)、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组织修复。此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5 尽早哺乳:产妇在产后第1~4天会有胀奶的现象,此时可以哺喂母乳。

2.6 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妇要勤刷牙,洗脸,勤换衣,每天冲洗外阴1~2次以外,还要注意保持腹部切口的清洁。

2.7 产后性生活:密切观察恶露,若超过4个星期还有暗红色的分泌物或产后两个月恶露量仍很多时,应到医院检查,看子宫复旧是否不佳,或子宫腔内是否残留有胎盘、胎膜,或合并有感染。产后42天,产妇恶露干净的,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最好在2个月以后,若过早同房,则容易导致感染,发生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或月经不调等症。应严格避孕2周年以上,防止再次怀孕做人流术而使子宫疤痕破裂,引起子宫穿孔。避孕方式哺乳期最好以男性戴为主,哺乳期以后的应以女性放宫内节育环为主。

2.8 产后恢复操:在术后10天左右,产妇如果一切都正常,可开始做产后恢复操。(1)仰卧,两替举起,先与身体垂直,然后慢慢放下来。两腿分别各做5次。(2)仰卧,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屈曲抬起右腿并使其大腿尽力靠近腹部而使腿跟尽力靠近臀部。左右替,各做5次。(3)仰卧,双膝屈曲,双臂交合抱在胸前,然后慢慢坐起成半坐位,再恢复仰卧位。(4)仰卧,双膝屈曲,双臂上举伸直,做仰卧起坐。(5)俯位,两腿屈向胸部,大腿与床垂直,臀抬起,胸部与床紧贴。每次持续时间可从2~3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早晚各做1次。(做产后操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因此应该降低剖宫产率,为了保证产妇安全这个目标,必须采取措施。首先,妇产科医生就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合理使用剖宫产这一手段,提高诊断和处理难产的技术水平,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技能;其次,应加强孕妇产前宣教,普及妊娠分娩知识,医务人员、孕产妇及其家属、乃至全社会都应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引导孕妇及家属客观地看待剖宫产,纠正剖宫产儿聪明等错误认识;同时也恳切地希望全社会能够理解作为医生的风险,更理解作为产科医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世阆.医疗事故与过失的技术防范—如何防治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117-118

[2] Phillips O P.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pregnant woman[J].J Reprod Med,2003,48(11 Suppl):921-929

剖宫产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术;组织粘连

一个循证医学系统回顾研究中[1]发现有趣的是:剖宫产术是全球育龄期妇女可能面临的一种普通手术,然而有很少可获得的文献资料显示有一种剖宫产术式是最理想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运用。我院2000年12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2003年至今逐步开展观察组剖宫产术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对比性研究,观察组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更好地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有益于基层医院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选择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两组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观察组765例,同期新式剖宫产术390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手术原因均以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位、子痫前期、横位、前置胎盘等为主要原因。两组孕产妇年龄、手术原因及手术前产时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选择我院 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第二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既往有剖宫产再次手术者267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观察组165例,新式剖宫产史者102例为对照组,2组病例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如期愈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2]。

1.2.2 观察组剖宫产术式

在耻骨上2 cm~3 cm之间(即Pfannenstiel切口与Joel-Cohen切口之间)腹部正中横行直线切开皮肤12~15 cm,将脂肪层、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腹膜一起撕拉开,不分离子宫浆膜层,不下推膀胱,于膀胱与子宫下段附着部位上2 cm至子宫下段与子宫体交界部位下3 cm之间,用1/0可吸收线自切口外1 cm处缝合打结,连续全层缝合子宫切口,在另一侧切口外1 cm处打结,回转水平大针距褥式缝合周围子宫浅肌层及子宫浆膜层,使其腹膜化,用1/0可吸收线纵行大针距缝合腹膜,缝线不拉紧(使分开腹膜刚好贴近而不影响腹膜血运为准),皮内缝合皮肤。

1.2.3 麻醉方法 联合硬膜外麻醉及腰麻。

剖宫产术范文第4篇

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高危因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输血条件的完善、麻醉及术后镇痛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已明显降低,但取胎头困难需要产钳助产也有所增加。本院近几年将小产钳用于剖宫产术中,有效地减少了取头困难的并发症。现对剖宫产出头困难应用小产钳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单胎头位剖宫产术1302例,使用小产钳病例58例,占4.45%。58例年龄21~40岁,平均28.5岁;孕周35~43周,平均39周;初产妇43例,经产妇15例(其中疤痕子宫6例);择期手术26例,急诊手术32例;中腹壁纵切口22例,横切口36例。使用双叶小产钳52例,使用单叶产钳6例。主要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21例,前置胎盘7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疤痕子宫6例,头盆不称6例,脐带因素5例,羊水过少4例,社会因素3例。取头困难的原因:因前置胎盘、头盆不称、骨盆入口狭小、胎儿较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所致胎头高浮30例(占51.7%),因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等所致胎头深入固定6例(占10.3%),麻醉效果不佳8例(占13.8%),产妇肥胖5例(占8.6%),分离腹直肌不充分3例(占5.2%),其它包括术者经验不足6例(占10.3%)。

1.2娩出方法

出现娩头困难时,助手按压宫底,尽量使胎头位于切口下缘,术者将右手伸入宫腔,摸清胎头位置,胎头为枕前位或枕后位时可直接上钳,否则应将胎头转为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在子宫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左叶放置在胎头左侧,助手固定,将产钳右叶放置在胎头右侧,扣合产钳,如扣合困难需调整产钳位置,不可强行扣合,扣合后先向产妇足侧牵引,再向上方侧翻,胎头即可娩出。如产钳滑脱可重新放置。其它步骤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胎头深嵌骨盆者可用单叶产钳,即先将胎肩上推使胎儿松动,将产钳滑入胎头与宫壁之间,直至产钳滑到胎头下方即可,先将产钳向产妇头端牵引,再将产钳钳柄慢慢转向产妇足端,上撬胎头,使胎头娩出切口。必要时可消毒外阴后助手戴手套,经阴道上推胎头以利术者娩出胎头。常规处理新生儿及胎盘。

2结果

58例中52例一次产钳即成功,6例第一次产钳滑脱,重新放置后成功。滑脱的6例中,2例为极度肥胖,腹壁横切口,1例系麻醉效果欠佳,孕妇扭动,1例为胎儿过小,胎头高浮,2例为巨大儿(1例切口向两侧撕裂形成阔韧带血肿,1例重新放置产钳后胎儿头皮淤血)。采用Apgar评分≤7分作为窒息标准,12例新生儿窒息,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其中重度窒息3例,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3讨论

新式剖宫产中娩头困难占剖宫产术的5.5%[1]。胎头高浮,子宫切口过小,麻醉效果欠佳、胎头深入固定、产妇过度肥胖、术者经验不足、巨大儿等因素均可导制取胎头困难。从本资料的统计分析,造成取头困难的原因中以胎头高浮最多,达51.7%,同时胎头深入骨盆固定比例也较高,占10.3%,这可能与子宫切口选择位置有关。一般子宫切口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横切口水平应根据胎头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取胎头最大径线所在水平位置为宜。以往出现取头困难往往采用延长腹壁切口、剪断腹直肌、子宫倒T形切开、延长子宫切口等方法,上述方法常可延长出头时间,且对母儿损伤较大,因此寻找一种适宜技术尤为重要。小产钳具有钳身小、薄,占据面积小的优点,采用小产钳助产对取头困难非常有效。

小产钳在剖宫产术取头困难中应用,能使胎头娩出时间缩短,减少产时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产伤;减少长时间外力按压宫底所致的损伤及羊水栓塞。在实际操作时,产钳要放置正确,动作宜轻柔,以免撕裂子宫切口。当胎头高浮时,小产钳的按置与阴道产钳一样,向产妇足端牵引,胎儿枕骨达切口时向上方侧翻将胎头娩出。由于单叶产钳没有旋转和牵引作用,有时对胎头入盆较深、胎头大者娩出仍较困难,这时可台下助手戴手套,将胎头尽量上推后再上产钳。新生儿窒息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子宫切开后外界空气及术者娩胎儿对胎儿的刺激可引起胎儿呼吸,时间越长吸入羊水越多,大量羊水吸入呼吸道可致新生儿窒息;其次反复取胎儿,操作时间延长可压迫母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减少子宫胎盘血液灌注,导致新生儿窒息;此外胎头反复挤压易发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使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有报道称取胎头时间大于140s时,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2]。总之剖宫产术中取胎头是关键,发生取胎头困难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损伤,术前对胎头高低、子宫下段情况、麻醉及胎儿大小应有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小产钳,一旦发生取头困难时应果断应用产钳,这样可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剖宫产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护理

【中国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63-01

剖宫产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过程。剖宫产术是当前产科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措施,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所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尽快康复是产科探讨的重要课题。我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80例行剖宫产患者,具体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26.5岁,患者均为初产妇,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史,均排除心、肺、肝、肾、糖尿病等病史。

2护理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术后安置适宜房间,室温24~26℃,湿度50%~60%。取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术后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血压每15~30min测量1次,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测1次,并做好记录。术后产妇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术后吸收热,属正常范围,手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后3天出现发热,应引起重视,及时通知医生寻找发病原因并处置。

2.2心理护理 :术后病人最急切的是想了解新生儿的状况,护士要及时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情况,性别,发育情况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尽早告知产妇,让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在新生儿安全情况下,产妇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会得到极大缓解,再通过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使病人感受到关心与受人尊重,产妇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与护理[1]。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开设咨询等形式,帮助病人在短时间内恢复[2]。

2.3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饮食,6小时后进食流质饮食,如温水、果汁、清淡汤类,禁食奶类、甜食及黄酒等产气活血的食物,排气后可增加半流质易消化饮食,如稀饭、蛋羹、烂面条等食物,少食多餐。另外,手术6小时后协助并指导产妇适当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手术次日逐渐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的恢复与处理。

2.4尿潴留的护理:每日用0.2%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及会1~2次保持尿道口清洁,防逆行感染。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防止其脱出、扭曲、受压。定时倾倒尿液,并注意尿液的颜色及尿量,及时记录。定时夹管,锻炼膀胱功能。遵医嘱及时拔出尿管,让患者自己排尿,以免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告知患者充分饮水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多饮水,早期活动,减少尿潴留。

2.5预防血栓性静脉炎护理:剖宫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当导尿管拔除后应多走动,这样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还可预防肠黏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动前可用束腹带绑住腹部,这样走动时就会减少因为震动的关系碰到伤口而引起疼痛。

2.6避免产后出血护理 :剖宫产后应密切观察恶露,子宫出血较多,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棉垫2小时内就湿透,且超过月经量很多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7伤口的护理 :产后第二天,伤口换敷料,检查有无渗血及红肿,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要换药两次,第七天拆线。如为肥胖病人、贫血及其它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要延迟拆线。术后若产妇体温高,而且伤口痛,要及时检查伤口,发现红肿可用95%的酒精纱布湿敷,每天两次。若敷后无好转,伤口红肿处有波动感,就确认有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

2.8疼痛护理 产妇的整个注意力集中于疼痛而致活动受限易引起并发症[3],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是非常必要的[4]。护士应遵照医嘱给镇痛药,常握止痛药给药的最佳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疼痛。

3结果

80例产妇全部康复,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4体会

产科护理人员需掌握每位剖宫产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使她们的心理达到最佳的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为术后的顺利康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术后护士采取全面的、预见性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经过护士精心的护理全部康复,由此可见,优质的护理是保证剖宫产术后患者生命安全且顺利康复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先锋,李义安,问题解决疗法:一种基于问题解决认知研究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349-350.

[2] 蔡东红,周梅娟,杨伟芳.护理干预与问题解决训练方式缓解产后抑郁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6:67-69.

[3] 钟雪花,林小玲,微量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 现代 医药卫生,2006,22(14):2143.

剖宫产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术中护理;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09-02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症的扩大,剖宫产率也急剧上升。新式剖宫产是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1],缩短拆线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水、进食时间提前,有利于泌乳等优点[2]。加强.新式剖宫产术的术中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降低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将我院280例新式剖宫产术术中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下腹部手术史者,行新式剖宫产术280例,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30岁,初产妇200例,经产妇80例。手术指征:妊高征80例,胎儿宫内窘迫100例,头盆不称50例,过期妊娠30例,高龄产妇20例。

2 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2.1 生理上的不适:分娩时疼痛影响,消耗增加,产程较长的产妇,还可出现睡眠不足,使产妇处于疲乏,劳累状态,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很好的交流[3]。

2.2 心理上的恐惧:大多数剖宫产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是急诊剖宫产者顾虑重重,精神负担很重,把手术和麻醉想象的很可怕,担心麻醉意外,麻药对胎儿智力的影响[4],害怕手术疼痛,担心孩子发育是否良好,会不会有先天性疾病等。进入手术室与亲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仪器启动声,都会使产妇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4] 。若护理不当或不予理采,就会引子宫收缩不佳,导致产后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3 术中体温过低:碘伏消毒时冷刺激、胎儿胎盘的娩出及羊水的排出、失血等使热能丢失;硬膜外麻醉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多[4] ;室内温度低、体腔开放、大量冷液体的输注等,均可造成产妇体温过低。

2.4 术中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原因为大多数剖宫产为急诊,产妇常未禁食、椎管内麻醉作用血压下降脑部缺氧以及手术牵拉腹膜肠系膜,术中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等。

2.5 新生儿窒息:产妇有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等,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延长,新生儿娩出后仰卧俯屈位致羊水误吸[4]。新式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由于未受产道的挤压,其鼻咽部和肺内积存的液体难以排出,这些因素易致新生儿窒息。

3 术中护理应对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5],要求我们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一丝不笱,操作要快、准、稳,避免机械性刺激,热情周到,边操边作解释,多沟通取得产妇的信任,使产妇获得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3.2 解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手术室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式,使产妇对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4]。告之新式剖宫产的安全性及优点,使产妇放心,手术开始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胎儿娩出处理好后,把胎儿抱给产妇看,并与之身体相贴,告之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若为双胞胎标记好大小.

3.3 产妇体温过低的护理:巡回护士术中要严密观察产妇的四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手术室的温度用空调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40%~60%,注意非手术野的保暖,缩短暴露时间。术中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纱垫,冲洗液、静脉输液等适当加至37℃左右,减轻寒冷刺激

3.4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护理: 对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入手术室后,常规面罩吸氧,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从而改善胎儿的血氧供应。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应将胎儿抢救物品备好,如喉镜、气管导管、氧气、吸引器、急救药品等[6]。 麻醉后产妇取卧位,手术床左倾20°~30°,并用约束带固定好,使子宫左倾,以免对下腔静脉压迫,防止胎儿在宫内缺氧[7]。胎儿娩出头后拭尽口鼻黏液,再娩出胎儿身体,以免羊水吸入,胎儿娩出后立即取平卧头后仰,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尽口鼻部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氧,注意保暖,尽快擦净皮肤,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吸氧等新生儿复苏的抢救。

3.4 新生儿窒息抢救时,医护人员应严肃认真,争分夺秒,复苏整个过程应保暖,充分给氧[2],做好抢救记录和病房交接班。

3.5 母婴的安全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注意血压、脉搏的变化,出血多时应予输血。孕妇常为左侧卧位,以免压迫下腔静脉,因此,在胎儿取出前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关闭子宫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纱垫、器械等,以防遗留在宫腔内。在胎儿娩出前,应将手术区清理干净,防止胎儿取出后,器械将胎儿损伤。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吸出鼻、口腔、咽部分泌物,至新生儿啼哭、若无啼哭,可将其双脚提起轻拍。

参考文献

[1] 沈卓娜,陈宏霞.38例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观察.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5):301~302

[2]杨孟君,李 娟,寿 莉,等.新式剖宫产的术式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5):301~302

[3]周红.影响护士与产妇沟通的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4,18(5):813~814

[4]温金梅.120例剖宫产术病人的术中护理.护理研究,2004,18(3):516~517

[5]胡耀红,赵美琴.做好心理护理提高产科质量.护理研究,2004,18(7):1281

[6]宋峰,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52

剖宫产术范文第7篇

【摘要】: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手术安全性逐渐提高,为了巩固手术的效果需要加强对术后患者的护理。文章对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护理、疼痛护理、活动护理、饮食护理五个方面提出了临床的护理方法,并针对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出血、感染、腹胀粘连等并发症也给出了相应的护理手段。

【关键字】:剖宫产;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

一、 引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孕妇因为怕顺产带来的疼痛,选择了剖宫产,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年剖宫产率达到了70%-80%。由于术中不同程度的失液、失血,术后禁食,致母体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如子宫出血、感染、腹胀粘连等。因此,术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母婴平安的重要保证。

二、 剖宫产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剖宫产术后由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产妇对切口痕迹、新生儿状况、以及母乳喂养的担心等因素,使产妇产生心理负担,加上长时间卧床,产妇出现腰酸、背痛、焦虑、失眠等,这一阶段对产妇来说极易产生忧郁症。医务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宣教,安慰患者,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及安全感,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从而使产妇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2.2 观察护理

主要通过血压、脉搏的变化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患者若有出血,首先是脉搏加快变细弱,患者呼吸相应变急,之后血压下降,打哈欠,表示为脑缺氧等症状的出现。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护理人员通常测血压、脉搏,每次测量血压时应看产妇臀下垫纸出血多少,若出血多或出血不多但血压下降时,警惕术后阴道出血或有宫腔内积血,即刻按压宫底排出宫腔内的积血,应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2.3 疼痛护理

术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能及时减轻或止痛有利于产妇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以往常规的止痛方法是疼痛厉害时口服或肌肉注射一些止痛药,效果不是很好,而且维持时间短。通过临床实验,我主要采用了放松、暗示、分散注意力、情感支持等心理疗法、舒适护理等等以缓解疼痛,并且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活动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半坐位,24小时应下床活动。术后应该多翻身物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易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肠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这样有利于产妇机体的恢复,也可促进恶露排出,并促进子宫复旧和腹壁盆腔肌肉张力的恢复。

2.5 饮食护理

一方面产妇需要营养,以补充妊娠和分娩的消耗,另一方面又要给孩子哺乳。产后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不要进食胀气食物。根据生理的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营养的摄入。术后6小时可食用粥、鲫鱼汤,鸡汤、全汤等流质饮食,但忌食奶类、甜食。术后第2天经过床上翻身运动后多可正常排气,排气后可食用面条、馄饨等半流食。为促使切口愈合和机体恢复,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饮食,不吃过分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三、 并发症护理

3.1 出血护理

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即为出血,尤其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手术后勤观察心电监测结果,观察患者面色、脉搏等变化,并适时按压宫底,若发现异常及时沟通医师,同时保持静脉通畅,做好抢救准备。抢救中忙而不乱,仔细核对药品,尤其输血者更要仔细核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进一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鼓励其战胜疾病。病情稳定后仍须定时查看,防止再出血增多。

3.2感染护理

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另一严重并发症。对胎膜早破、滞产、肛查过多,有菌情况下阴道检查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可明显降低产后感染的患病率,是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要措施之一。缩短手术时间,完善夏季卫生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术后进行营养健康教育,饮食注意要高营养、高蛋白、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以增强产妇的体质,预防感染。

3.3 腹胀粘连护理

如发生产程延长、滞产、全身衰竭、电解质失调、术时羊水及血液刺激的腹腔感染等,术后易发生腹胀和粘连。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积极防治滞产及产程延长;术时用纱布保护好肠管,尽量减少羊水和血液进入腹腔内,关闭腹腔前要擦净;术后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电解质失调,要鼓励早期离床活动、进食,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四、 小结

剖宫产毕竟是一项较大的手术,并发症也时有发生,而术后细致观察患者生命、有效的进行疼痛护理、指导进行恢复活动、科学的安排饮食、周到的心理疏通是术后护理的五大法宝。还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细致的护理措施,能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减轻了精神负担、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丽君.浅谈剖宫产术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

剖宫产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剖宫产 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并发症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95-02

剖宫产[1]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的不断提高,B超及胎儿电子监护手段的广泛应用,产妇自身原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我院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发生率、母乳喂养率、疼痛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

观察组产妇年龄26至36岁,平均年龄(31.2±4.8)岁,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至37岁,平均年龄(31.6±5.0)岁,其中初产妇84例,经产妇1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具有可比性,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下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疼痛教育[2]

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详细介绍疼痛的概念、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程度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常用的镇痛的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导产妇如何对疼痛进行表达以及自我管理。

1.2.2 心理护理[2]

术前协助产妇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包袱,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给产妇以精神鼓励。

1.2.3 饮食[3]

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术后回病房后,可用调匙喂少量温开水以缓解口干,术后4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食流食,如鱼汤、粥汤等,以促进泌乳。待排气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保证足够的营养的蛋白质的摄入。

1.2.4 观察产后恶露[4]

通过观察产后恶露的颜色、流量、气味以及持续时间,可以推断子宫的恢复以及子宫内膜修复情况。术后12小时以内,若发现恶露流量过多,产妇面色苍白、精神不好、皮肤湿冷等症状时,要及时联系医生。产妇住院期间,想产妇及家属讲解整个产褥期正常恶露的颜色、流量、气味、持续时间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知识。便于产妇出院后进行观察和自我诊断。

1.2.5 手术切口的护理[4]

手术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痒感,叮嘱产妇切不能抓挠,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换药。告知产妇伤口愈合的大约时间。对产妇在进行咳嗽、蹲起等可能崩裂伤口的剧烈动作进行指导,如:及时用手捂住刀口,以减少张力,避免伤口开裂。

1.2.6 预防并发症[4]

指导产妇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排气,缓解腹胀;避免发生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平躺时选择半卧位并多翻身,帮助恶露排出。拔掉导尿管后,鼓励产妇自行解小便,防止因导尿管滞留时间过长引起的尿路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母乳喂养率、疼痛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汇总,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如下:

结果表明:剖宫产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产后泌乳,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我院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通过指导产妇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排气,使产妇尽早进食,促进泌乳,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产后恢复。对疼痛进行指导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饮食起居的细心照料,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谭卫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柳州医学,2009, 22(1):40-42.

[2]温素兰,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 7(3):125-126.

[3]胡翠兰,剖宫产术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25.

剖宫产术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56-02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率不断上升,国外达20%以上,国内达40%[1],有的超过50%,我院平均为48.55%。为了客观评价剖宫产率上升的各种原因,本文对我院2004~2006年孕周≥34周的1 189例孕妇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1 资料

我院自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连续3年住院分娩产妇数2 449例,其中剖宫产术1 189例,3年平均剖宫产率48.55%(表1)。

2 结果

2.1 剖宫产手术原因

具体情况见表2~3。

2.2 原因分析

2.2.1 胎儿宫内窘迫将344例胎儿宫内窘迫分为①产前组:孕检听胎心及胎心监护异常,经吸氧无好转,这组原因与脐带胎盘异常有关,术中见脐带先露、绕颈、胎盘严重钙化、胎盘发育不良;②临产及产时组:催产素使用不当,出现不协调子宫收缩而嵌闭子宫血管,减少或阻断胎盘灌注而造成胎儿宫内窘迫[2];③羊水过少组:羊水过少会使脐带受压,造成胎儿宫内窘迫[3]。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与监测手段的进步有关,孕晚期常规做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2.2.2 羊水过少与产前监测有直接关系。

2.2.3 脐带胎盘原因随着科学的进步,产前鉴测技术的提高,查出率明显增多,故此此项指标呈上升趋势。

2.2.4 巨大胎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胎儿体重有逐年上升趋势,易造成分娩困难,因此,此项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2.2.5 逐年下降的初产臀位、过期妊娠这与围产期保健事业的发展以及医务人员责任心的增强有密切关系;与孕妇及家属保健意识的提高分不开。

3 讨论

合理放宽手术指征,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甚至抢救产妇生命。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较正常产高,除高危妊娠剖宫产高危儿的窒息死亡率较高外,随着剖宫产的增加,再次妊娠时增加了胎盘异常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由此又促使剖宫产的增加。剖宫产术的增加与社会因素有直接关系,母婴保健法以及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更加显示出产科医务工作者责任的重大;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胎儿宝贵,在我院剖宫产总数中有一部分是家属及本人认为胎儿宝贵,拒绝阴道试产,坚决要求剖宫结束分娩,手术指征不十分明确,便归结为珍贵儿类;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少,分别占我院2005~2006年剖宫产原因顺位的第2位和第3位;胎儿宫内窘迫占3年之首位,真正羊水过少,相对头盆不称和胎儿宫内窘迫在诊断上也有较大伸缩性,诊断率高,剖宫产率自然增加,由此看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责任心,增加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期宣教;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密观察产程,尤其对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珍贵儿应严密观察,严格掌握诊断标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助产水平;孕期正规体检,发现高危妊娠,按常规处理,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汪炼. 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4):201-202.

[2]苏应宽. 妇产科学[M].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16.

[3]左万兴,张令浩. 羊水过少的监测与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4):.9.

(收稿日期:2007-07-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形式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剖宫产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先兆临产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88-02

Comparison between modified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 and modified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HAO Shulian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ngf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ngfeng 4524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toperative situation of modified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 and modified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done two methods of cesarean section in Dengf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body temperature returning to normal time,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fter operation and proportion of analgesic drug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18.8±2.6)h, (20.6±3.0)h(P

[Key words] Modified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 Modified lower uterine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Threatened labor

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施行改良腹膜外(均横切口)剖宫产(改良复膜外组)100例为观察组,术前已经确诊无附件肿瘤、前置胎盘,均为初次剖宫产且单胎者,以精神因素、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经引产失败后、头盆不称、滞产、胎位异常等为手术指征,且无下腹部手术史,年龄20~36岁,平均(22.0±5.2岁),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60例,孕周平均为37~41周,平均(38.6±5.8周),胎儿体重2650~4330g,手术时机:40例已临产,子宫下段形成良好,另70例先兆临产。对照组选择同一时期、同一类别病例行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膜内组)10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在体重、年龄孕次、孕周、胎儿体重、手术指征、手术时间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导者为同一人。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后留置导均24h,常规抗感染治疗3d(同术中抗生素)[1]。

1.2.2 手术方法 均取腹部pfannenstiel横切口[2]。对照组按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方法进行。腹壁各层均缝合[3-4]。改良腹膜外剖宫产:在显露腹膜及膀胱后,于膀胱左侧提拉起腹壁,向外下推开左侧脂肪堆,暴露膀胱左侧三角(三边由膀胱左侧边缘上附着的侧脐韧带、左腹壁下静脉、子宫左侧返折腹膜构成)。分离切开附着于膀胱左侧边缘上的侧脐韧带,标记,自此分离膀胱顶浅筋膜至右侧,于三角区起始分离膀胱返折腹膜至右侧,使下段充分显露,于此横行切开,助娩出胎儿后待胎盘自然娩出,缝合子宫切口,复位膀胱对合侧脐韧带,间断缝合膀胱前筋膜,缝合余下腹壁各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血尿 ,排尿功能,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病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分别采用x2检验、u检验,P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切皮至胎儿娩出,切皮至手术结束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术后出血量(mL) 新生儿Apgar

腹膜外组 5.6±1.42 29.58±3.6 301±120 9.0±1.2

腹膜内组 5.32±1.43 30.59±6.3 303±118 8.8±1.4

u 1.39 1.39 0.11 1.08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 排气时间(h) 术后镇痛药使用[n(%)] 术后体温恢复时间(h) 白细胞计数(×109/L)

腹膜外组

腹膜内组 16.25±9.25

22.32±10.50 20(20)

60(60) 18.8±2.6

20.6±3.08 6.5±1.6

7.1±2.3

u/x2 3.96 33.33 4.47 2.25

P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改良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

两组术后血尿、平均恶露天数及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血尿及恶露情况比较

组别 血尿 尿潴留 平均恶露天数

腹膜外组 2 0 17.5±4.3

腹膜内组 2 1 18.2±3.2

x2/ u 0.00 1.01 1.62

P >0.05 >0.05 >0.05

2.3 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

腹膜外组无一例发生膀胱侧窝血肿及膀胱浅间隙炎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宫缩不良,失血多,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后血缓解,腹膜内组有1例子宫收缩欠佳,出血较多,加强子宫收缩后出血缓解,两组均痊愈出院。无临近器官损伤。两组均无晚期产后大出血。

3 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段,近几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上升的原因很多[5-7],要想降低剖宫产率,需要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目前产科医生要做的是: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腹膜外剖宫产,由于手术不在腹腔内操作,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腹痛远较下段者轻,术后病率也低。术后无腹腔粘连,随着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在传统横切口复膜外剖宫产术[8]基础上),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也有不同的改进,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使以前认为的难点得以化解。

以上研究表明:两组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耗时、手术总耗时、手术出血总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此种手术方式不会致母体血多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而在术后通气时间、使用镇痛药的例数、体温恢复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膀胱损伤、尿潴留例数均无显著差异。

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与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样具有pfannenstiel横切口,皮下腹壁各层及膀胱前筋膜均钝性分离,尽可能保留了神经血管完整性,减少渗血及皮肤感觉损害。腹膜外剖宫产的难点在于分离膀胱筋膜,因不易掌握其深度,而伤及膀胱,若于膀胱侧缘游离侧脐韧带,切断,从此自左向右,着力于筋膜,边分离边切开,这样附着于膀胱顶部的腹横筋膜及膀胱浅筋膜就很容易分开。腹膜一部分覆盖于子宫下段,折返至膀胱壁。自左侧三角区,提起宫颈前筋膜切一小口,向右分离并剪开,腹膜囊靠下者,可轻轻推开,膀胱顶的腹膜可压下膀胱,自行分离,这样,膀胱完全从子宫下段游离。手术视野大,暴露充分,出血少,胎儿娩出顺利,手术时间不延长,无手术损伤,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轻:腹膜外组,在切开子宫下段前于左侧窝垫一湿纱垫,把打开的左侧窝完全遮盖,不污染侧窝,无一例发生蜂窝组织炎。术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因不需要开腹,对腹腔无干扰,无因缝合腹膜引起术后牵拉疼痛,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低,排气早。

掌握此种手术方式的必要性:对于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风靡于国内[9],创新而衍生出的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式20余种[10],普及率不高,在手术日益微创化的今天,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改进,使其手术过程更简单、创伤更少、方法更易掌握。因此推广改良横切口复膜外剖宫产是必要、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韩筠.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100例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8):483.

[2] 陈平,陈伟,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3] 叶元芳.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4(8):511-512.

[4] 胡爱珍.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6,7(10):132-133.

[5] 董晓霞,林晓华,王佐.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4):247-248.

[6] 王建英,管红云.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638-2640.

[7] 王怡芳.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71.

[8] 安永贵,安永寿.改良Pfannenstiel切口与下腹部直切口在前列腺术中的临床比较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2):174-177.

[9] 廖予妹,耿正惠.中国剖宫产现状及其远期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630-632.

[10]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33-434.

上一篇:伦理原则范文 下一篇:职业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