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课中“玩”的再审视

时间:2022-10-05 06:50:42

对中学体育课中“玩”的再审视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已走过了好多年,现在还有好多教师对新课标还是懵懵懂懂,不知该如何上课,如何贯彻新课标。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我们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促成目标的达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注重孩子的发展,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自主性得到更充分的展现,我们的课堂相对热闹了些,剔除掉表面的喧嚣,我们的孩子究竟收获了些什么呢?在体育课上,如何“玩”出科学,“玩”出高效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思考:

一、有组织地玩

课的组织、设计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课没有好的构思、组织、设计,必将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丧失学习热情。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容易接受;课的组织要灵活、多变,收放结合。如在授课中,某些不必要的整队可以不作要求,科学合理即可。好的组织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越浓,学生表现出来学习水平就提高了。在体育教学中,布置场地要新颖、独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如在长跑教学中,设计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图案,如“8”字形、“螺旋形”、“蛇形”或其它不规则的图案,可以让学生参与这些图案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下,学生练习兴趣就会很浓,练习的主动性也随之提高。当然,我也较注意每节课的设计不要太花哨,朴实一点。

二、有目标地玩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关系到课程改革理念的真正落实。通常我在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时特别注重以下四点:第一,教学目标全面,不能唯知识,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也就是在备课与上课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眼中只有“知识点”,而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心及教学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要重“过程”与“方法”的设计,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第二,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其视为一种资源,一种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基本依据,“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目标有弹性,即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创生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第四,以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重要目标。这些必须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预设)不到的情况和问题。教学中预设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预设,但是如果预设没有适度的弹性,没有给“生成”留下一定的时空,那么,这样的预设会扼杀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抓住教材的魅力点,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点,通过教材的魅力,从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使得学生“欲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带着目标引导学生玩,并围绕目标,展开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如在足球教学中,不要过多的强调基本技术,要抓住教材的的“射门”魅力点,一开始进行有球练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些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基本技术练习。再如在篮球教学中,利用篮球的“投篮”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等等。

三、有合作地玩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是以各小组的具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由于合作学习,以改变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样使得学生也成为了“老师”,学生在合作练习中,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纠正,使得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课的设计中,我一般分三个步骤:①激发兴趣――想合作②加强指导――会合作③体验成功――乐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自主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有时我不作任何提示、讲解或示范,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分组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校本教材“拍毽子”教学中,我只对器材、练习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练习,在练习中,不少小组的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创编了多种花样的拍毽子方法,如背后、胯下等动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自主性、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得到培养。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游戏活动为平台、以自主探究为方法,让学生有组织地玩、有目标地玩、有合作地玩,力争“玩”出科学,“玩”出高效,营造出课改新理念下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北城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实施中的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有效英语教学的策略